首页 市井種田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宋老漢突然捅了捅兒子:「你方才往糧車裡塞了什麼?」

「驅獸粉的方子。」宋大郎摸著城牆上的軍陣圖,「孫娘子說箭毒木汁液能淬箭頭,我添在備註里了,希望對他們有幫助。」

時間一晃,世間經歷了九次春花秋月的迭變。

蟬鳴再一次撕開盛夏的悶熱時,宋明玉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課。

十五歲的少女脊背挺得筆直,鬢角碎發被汗水黏在瓷白的頸側,閃爍的眸子在晨光中蕩漾出漣漪。

此間九年,宋明玉從一個六歲的小娃,長成了一個花苞一樣的少女。

永和城度過了九年的四季更迭,當初的小孩已經長成現如今的小伙子,小姑娘。

學堂也已經分成了兩間,一間是男娃子們,由崔老爺子授課,另一間則由丹夫子教女孩們詩書及人生道理。

下學的鐘聲敲響,半大的孩子們走出學堂,不再像以前那樣吵吵嚷嚷一窩蜂衝出去,如今都安安靜靜討論著夫子留下來的課業問題,大夥心中也更重視學業了。

蟬聲忽然聒噪起來。

城南藥圃騰起裊裊青煙,孫娘子將新采的忍冬鋪滿竹匾。

謝老夫人杵著藥碾輕嘆:「這批紫蘇長得薄,怕是驅寒功效要減三分。」

「北邊戰事吃緊,連地氣都不安生。」林老婆子往曬乾的艾草捆上系紅繩,「聽說陸將軍上月打下金陵城,那些渡江逃來的流民數不勝數,還是得謹防著些。」

話音被馬蹄聲驚碎。

貨郎王二撞開城門,褡褳里銅錢叮噹作響:「大捷!陸將軍在鄱陽湖全殲齊王水師!」

這六年內,永和城不是全然與世隔絕,有幾個膽大的漢子時常出山打聽消息。

永和城內瞬間沸騰起來。宋知江聽聞,興奮喊道:「齊王那老賊終於敗了!」

「屍首掛在安慶城門曝曬三日!」

貨郎王二灌下整碗涼茶,喉結滾動著嘶喊,「江南六州歸降的官員從碼頭排到鐘鼓樓了,全都表示要效忠陸羽將軍。」

李村長趕過來,「也就是說...」

「南邊太平了!」

王二從懷裡掏出皺巴巴的《邸報》,「你們看這安民告示,蓋著陸將軍的大印呢!」

謝二娘子擠進人群,指尖撫過紙上「減賦三年」的硃批,忽然落下淚來。

距離詔哥兒離開,已經過去九年了。

也不知道這六年裡,詔哥兒有沒有吃飽穿暖,糧食夠不夠吃,冬天有沒有挨冷。

永和城內眾人都興奮無比,南邊太平了,這預示著至少南邊不會再有戰爭了,

假以時日,定然能恢復到戰爭之前的狀態。

一想到外面屍骸遍地,人間煉獄的場景,永和城又慢慢安靜下來。

馬蹄聲如驚雷碾過青石板。哨塔漢子突然大吼:「有騎兵,打陸字旗!」

眾人怔忡間,吊橋已落下玄色洪流。周莽滾鞍下馬,臉上刀疤笑成皺菊:「老夥計們,六年不見,咱們來送太平了!」

他身後轉出個銀甲青年,劍穗懸著的平安結褪成月白色。謝老夫人踉蹌兩步,藥杵「噹啷」砸中腳背竟渾然不覺。

「祖母,母親,謝詔回來了。」

謝詔掀袍跪地,鎧甲縫隙簌簌落下沙塵。

謝老夫人滿頭白髮,踉蹌幾步,將魁梧得如同小山一般的孫兒抱在懷裡,謝二娘子也匆匆趕來,三人抱頭痛哭。

謝二娘子淚眼婆娑,捧著謝詔的臉,看他如同沙地一般粗糙的臉龐,心疼得直掉眼淚。

「詔哥兒,娘的詔哥兒!」

「母親!」

周蠻站在一邊,對宋大郎說道:「這一次回來報平安,想著謝詔還有親人在永和城內,便將他一起帶了回來,出門這麼多年,回來報個平安也好。」

永和城人為這一幕感染落淚,李村長吩咐下去,今夜必須吃個開懷,慶祝南方太平。

宴席喧鬧至子夜,謝詔腕間仍纏著祖母連夜求的平安繩。

宋明玉添酒時聽見他在說:「將軍如今坐鎮應天府,各地呈上的萬民傘堆滿三間庫房,真正的和平離我們不遠了。」

「北邊呢?」宋大郎抬頭問。

「幽州十六郡仍在拉鋸。」謝詔眼底映著篝火,「但最遲明歲開春,定然會有進展。」

「和平啊,和平。」醉酒的崔老爺子呢喃,「都多久沒有回到故土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