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經營娛樂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1】作者:倉央嘉措,譯者:曾緘

【2】漢 司馬相如 《鳳求凰》後半

最後的歌聲,前六個字是我自己寫的,後兩句來自百度。

----------

解釋一下,杜如芸之所以判斷出智霖是穿越者,是因為:倉央嘉措雖然是康熙時期(勉強算作古代)的人,但這兩句詩的翻譯者曾緘先生,卻是19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近代人。如果知道這兩句詩,就一定至少是近代人而不可能是土生土長的樂都人。

----------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94章 番外一 醒來

梁都的人得知杜坊主醒來,已是一個月之後的事了。

禮部的李大人,很有幸地成為了知情的第一人。

李大人其實一直都很鬱悶。

新帝登基不過三年,第一年幾乎都在戰火紛飛中度過,戰時各種忙亂,禮部成了六部中最沒存在感的部門,後來乾脆被暫時歸入後勤,成了兵部的跟班。

李大人本來和兵部的張大人同級,這下好了,生生被壓了一頭,一直到後來戰事停歇,全國上下又開始開山鋪路、興修水利,禮部雖然在新年前後的各類儀式上找到了一點存在感,卻依然不得不屈居於工部之下。

好不容易,兩年過去,大梁國海晏河清,人民安居樂業。

倉廩實而知禮節,禮部終於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位置,並且挑選了一個最大的事件——為皇家子嗣操心。誰曾想,卻遇到了個不肯選秀娶妃,只守著個昏迷女人的主子。

一腔熱血毫無用武之地,只能時不時地仰天長嘆,我大梁國的禮部,怎麼就這麼難呢?

好在他韌性非常,作為肩負整個禮部希望的國之重臣,一次又一次地衝鋒陷陣,不時便要到梁帝面前去刷一刷存在感,順便找些機會讓禮部發揮應有的作用。

今日去找梁帝,是為了御駕親征前的祭天儀式。

按理說,祭天時要有皇后站在帝王身邊,以示陰陽調和,可現在後宮裡,別說皇后,連個侍寢的宮女都沒有,饒是禮部通曉古今禮儀,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來到御書房,李大人恭敬地朝梁帝貼身伺候的林公公行了禮,笑眯眯湊上前問道:“不知今日陛下心情可好?”

林公公回了禮,學著他低聲道:“李大人您覺得呢?這一個月,咱們皇上心情如何?”

聽他這麼提醒,李放細細回想這一個月來梁帝的處事、面相,突然醒悟:“是啊,您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這一個月,皇上的心情好像都不錯,吏部的幾件事情,要是放在平時,也就是微有小功,皇上卻連連賞賜,我們還猜測,那吏部的王大人,是不是私下裡揣摩聖意得了要領。”

林公公聞言輕笑:“您沒去問一下?”

“我去了啊!”李大人一拍手,“可王大人自己也是懵的,前兩日他連請罪摺子都寫好了,就怕皇上是明褒實貶,攢著事兒準備給他上螺絲呢。”

林公公被逗樂了,笑得手上的拂塵也跟著一晃一晃的:“大人們真是辛苦了,哪有那麼複雜,皇上這段時間,心情是真的好。”

“那就好……”李大人鬆了一口氣,又拿眼睛瞅了瞅御書房的大門,“皇上他……”

“哦,”林公公揮了揮拂塵,“出宮了。”

“啊!”李大人傻了眼,皇上出宮了你不早說,我還在這兒等個什麼勁兒?

茫茫然出了宮,李大人的馬車拐上了京中最大的平安街。

這路原本叫桂芸街,因為有個“芸”字,被陛下親自改名為平安街。

平安,平安,李大人低頭琢磨著,這又是為誰所求呢?

駛過一處大宅,馬車緩緩停下,李放下了車,看著杜宅的牌匾有些出神。

想當年傳奇樂坊主杜如芸頭一次來梁都,還是他接待的,她下榻的,便是這座宅子。

說起來這位杜坊主也是位風雲人物,第一天住進來便和楚國小公主起了衝突,還是他去拉了架,把楚國小公主,啊不,現在是楚國女帝,給帶回了宮……

李大人嘆了口氣,聽說這杜坊主不知是遭了什麼難,三年來一直昏迷不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