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帝不明白,但不明白也無妨。
他忽而抬手,握住冰棺邊緣:「這一次,余南卿不會再活著回來,聽宜,你且等著,朕……馬上叫余南卿下去給你陪葬。」
這也是元和帝拖著不給余聽宜下葬的緣故。
父皇重視余南景,偏愛余南卿,唯獨他,夾在兩人中間,成了最礙眼的那個。
只有聽宜,她這個一母同胞的妹妹,不管他做什麼,她都會站在他這邊。
為博父皇寵愛,他溫儒示人,不爭不搶,聽宜性子高傲,凡說他比不上余南景的,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宮中小廝,余聽宜總要上去辯駁兩句。
他的親妹妹,如今就這麼靜靜躺在他面前,再也醒不過來。
越想,元和帝心臟就越難受,似被堵住了一般,快要喘不過氣。
雖沒有證據,但是他敢肯定,余聽宜就是余南卿殺害的,逝者已逝,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余聽宜報仇。
方才元和帝那番話,劉仁才在旁邊聽得心驚膽顫,恨不得拿東西把自己耳朵戳聾。
皇上不待見恭親王已不是一日兩日,就連他都幾度以為,余南卿不可能再活得下來,誰能想到,余南卿不僅活了下來,還連癱瘓都被治好了。
只是……
也只能到這裡了吧。
此去東海,余南卿怕是不會再有以往那般好運。
翌日,朝廷的聖旨送到了恭親王府,元和帝賜下龍騎軍軍符,命余南卿集結十萬大軍,於十月初十前往邊境翁城,迎戰東海。
呂策忠呂將軍無罪釋放,為余南卿左膀右臂,長公主駙馬司暘,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為龍騎軍副將,兩人都將隨同餘南卿一同出征。
聖旨不僅送到了恭親王府,還送到了駙馬司暘面前。
接旨的時候,駙馬還在大牢里。
余南卿被關了三個月,他又何嘗不是。
第310章 趕路
元和帝對他即便沒有殺意,但受牽連是肯定的,然而現在突然之間就要把他放了,還做了龍騎軍副將,司暘一時想不明白其中緣由。
但聽到領軍出征的是余南卿,他又有些恍然。
作為副將,他有點兵的權力。
意思是他要帶哪些人去,只要記錄在冊即可,連上稟都不需要。
朝中將領多多少少都會有自己的親信,就像呂策忠是余南卿的左膀右臂一樣,領命出征的將士,大多都會親點跟在身邊的人馬。
畢竟只有自己的人才信得過。
元和帝將司暘升為龍騎軍副將,便是答應過余南卿,讓司暘選他所需之人。
司暘立馬就想到了還留在府中的蘇禾。
也多得長公主還未下葬,否則蘇禾是難逃一劫。
龍騎軍軍符,再一次回到了余南卿手上。
未等到十月初十,余南卿便已經輕裝上陣,隻身一人離開了京城。
離開京城的時候他誰也沒告訴,但也沒刻意隱瞞。
余南卿剛離開京城不久,京城城防的士兵就馬上將消息遞到宮中。
元和帝知道後也沒說什麼。
而到了十月初十那天,由司暘領軍,奉元和帝之命出征東海。
隨身的人,司暘點名蘇禾。
元和帝知道後對此十分不滿,但終究是沒說什麼。
京城百姓不知其中彎繞,只知余南卿時隔四年再次迎戰東海,百姓的情緒多少都有些壓制不住的高漲。
而這次駙馬司暘的出鏡,讓百姓恍然想起,司暘原也是領過兵打過仗的武將,如今還記得這事的,恐怕也是上了年紀的人。
駙馬被長公主軟禁在長公主府太久,以致於老百姓聊到這位駙馬都覺得可惜,先皇還在的時候駙馬可是武狀元出身。
模樣生的俊秀,京城武科又十分熱鬧,當年去看過的人還不少。
從京城出發,司暘與蘇禾一人一匹馬,而他們所帶領的軍隊,如今正候在十里地外。
整整十萬大軍,要同時出發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余南卿拿到兵符的那一刻,余南卿就已經下令,整集隊伍,分批前往翁城。
這邊司暘才剛出發沒多久,余南卿就已經在短短十天內,趕到了涌鍛。
涌鍛不是城,而是一條地形頗為複雜的山路,這一片地帶,被當地百姓命名涌鍛,涌是因為這裡一旦遇到下雨天,地面就會泥濘得像河床的淤泥。
又因這裡的山都是鏽鐵色,所以被命名涌鍛。
之所以用趕這個字,是因京城離這裡,就是騎馬也至少需要二十日,直接將行程壓縮了一半。
重要的是,行過涌鍛,抬眼瞭望,便能遠遠的瞧見翁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