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向各朝代直播社畜生活的我爆紅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哦,這是個愛情的悲劇。

後世人拍成電影肯定好看!

祝家老爺一回來就要塗脂抹粉的形象讓晉代的人心中一慌。

這情節怎麼看也不是想要誇他們的樣子。

而已嗜好五石散的晉朝眾人看著天幕上的情節點頭,沒錯!

我們這時候男子就是要塗脂抹粉的,以白為美。

但也有清醒的人冷冷一笑,就後世人那個德行,怎麼可能是誇讚呢?

指不定就是諷刺呢。

還有那個小姐腳上綁住的繩子,不是反諷他把腦袋摘下來!

明清二朝對小姐腳上綁的繩子太贊好評,看看,後世人還是知道老祖宗的規矩的。

怎麼現在後世的女子也不綁一綁?

一個兩個走得簡直不成體統。

有人不屑:「人家那是在諷刺呢,看不出來嗎?」

「就憑後世人那張嘴的犀利程度,但凡去超市買貴了菜都要發在網上說一說的狀態,這能是誇獎?你們這是騙 自己呢——」

那些稱讚的人頓時不吭聲了。

心中卻是惱怒的。

百姓們不懂什麼抹粉不抹粉的,但是祝英台去上學時,夫子根據她的回答來安排前後位置卻是看懂了。

「這夫子也是教聖人言的,怎麼能勢利得如此直白?」有人不明白:「怎麼也要遮掩一下吧。」

有讀書人笑道:「有沒有可能在那的時期,就這如此的明目張胆呢。」

「看看梁山伯坐最後一排,說明什麼?說明他是最窮的一個。」

魏晉後面的帝王們看得有些不得勁,看著是說兩人的感情故事,但是怎麼就能明褒暗諷呢?

雖然他們已經不是魏晉時期,可有些東西是一脈相承的。

一些夫子看到這樣子的情節很不滿,認為後世歪曲了他們夫子。

並不是每一個夫子都是這樣的。

後世人這是污衊!

許多人滿含笑容地看著兩人前期的互動。

祝英台活潑靈動,梁山伯正直善良,一對。

但也有人嘆氣前面越是美好,後面越是悲傷吧。

畢竟梁祝可不是什麼大團圓的結局。

可也有人認為後世和現在不一樣,說不定梁祝最後能在一起呢。

畢竟誰不喜歡花好月圓呢。

電影中一旦夫子對祝英台有什麼不滿,祝英台的隨從就會一直和夫子強調:我們公子坐的是兩輛馬車三匹馬,夫子就會瞬間改口。

何其諷刺的事情。

一些婦人不贊同,一個女子穿成男裝就不會被人看出女子身份?

太可笑了。

女子和男子本就完全不一樣,怎麼可能不看不出來?

皮膚,喉結,聲音,體態,行為舉止都是不一樣的。

真不會被男人認出來,那這個女子也太像男人了。

一些猥瑣的男人嘿嘿笑著,覺得這樣子頗有意趣。

青樓的老鴇立即在這其中的找到了商機,讓一些姑娘穿著男人的衣服扮成男子來服侍客人。

有人一看這些烏煙瘴氣的事情頓時火大,明明是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卻總有人將自己齷齪的心思來扭曲這些事情。

於是聯合了一些有名望的人給這些青樓楚館施壓,最後逼得他們不得不取消了這一規定。

梁山伯帶祝英台去見了一個和尚,說是他們以前的同學。

和尚覺得祝英台面善,就問她可認識一戶姓單的人家。

「單?」有人立即想到了祝英台的母親,她就姓單啊!

而且在之前也曾經在書院中上學!

所以和尚曾經與她母親是一對?

和尚的一番話讓張良皺眉:什麼叫胡人霸占了北方,漢人被迫南渡過江逃難!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也沒有看見天幕講過這一些時期的事情。

最弱的王朝就是那個大宋的後期了。

但是從和尚的口中,歷史上明顯還有一段漢人南渡的事情。

得被打成什麼樣子才會紛紛逃亡南方?

想必是一段慘烈的歷史。

「先做官的霸占這大官來做,排擠後過江的。士族要互相拉攏,所以 婚嫁講究門當戶對。朱門對朱門,竹門對竹門。」一些寒門學子念著天幕上的這段話,深感悲涼。

這個時代,士族與寒門之間的溝壑猶如萬丈深淵。

所以,梁祝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他們註定是個悲劇。<="<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