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阿母今被昏君所殺一屍兩命,阿翁一片赤膽丹心被踐踏。”
“我說今日西陲平復,有人慾要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我說,您為天子守國門,天子視您為芻狗!”
女孩怒吼一聲厲過一聲,如迎風響徹的戰旗,悲鳴直上雲霄。
隨她聲落,風更烈,士兵手中開路的滾油火把映著渭水搖曳。
她面前高頭大馬已經被馴服,低下頭顱不再亂轉,連同訓馬的男人一道靜了生息。而男人身後泱泱兵甲亦是無聲無息,在等一個命令。
江見月一路而來,前半路是喪母的肝膽俱裂、悲痛欲絕,後半路是如何為母報仇的滿心盤算。她一介女童,撐足力卯足勁亦不過一時之間三支箭。唯有父親有兵甲數十萬,可為母伸冤。
可是她不能確定,父親是否願意為她的母親報仇。
母親,於她是母親,於他只是一個婦人。
她帶子殞命,卻還會有人再給他繁衍子嗣。母親之死,原是可大可小。
來時路,趙謹便言,君要臣死,非尋常仇恨,甚至算不得仇恨。
報仇,乃意味謀逆,要冠“造反”二字。
若不報,說不定他依舊是天子重臣,依舊前程遠大。
江懷懋此間一刻無聲,落在江見月眼中,化作“猶豫”二字。
她便收住憤恨,以頭搶地,抬首已是額破血流,眉心血柱滑下,將她蒼白容色化作鬼魅模樣,她卻似平復了心境,話語輕了聲,“今兒逃生,射殺羽林衛,於謀逆無異。阿翁若覺我累您與大軍不義,徒擔不忠之名,請賜兒一死。”
話說得真切從容,卻是將江懷懋與她父女徹底拴在了一處。
提醒他,一人謀逆,九族同罪。
稍頓,她似力竭緩了氣息,唯話語依舊清晰,沾血染淚落下,哀哀迴蕩在渭水上,“兒與阿母阿弟泉下見,亦是團圓。只盼阿翁念一點與母親的結髮之情,她也曾替你不眠不休縫補過戰袍,為你以身暖過熬煮了幾遍的粥湯。是故寒食重陽,求你贈阿母簞食瓢飲,以慰她生時吃過的苦,無福享您日後的榮光……”
話落,只埋首深拜,融入塵埃。
“吾兒誤解。”才下戰場,血液尤沸的男人,終於消化了此間變數。翻身下馬,一把扶起女兒帶上馬背,闔目切齒,“是阿翁難以置信……難以置信累妻兒遭此厄運!”
江懷懋扶穩女兒,調轉馬頭,掃過近身的將士們,抽刀劈開深濃夜色,振臂痛呼,“吾征戰沙場,不過保家衛國四字,如今戰場鮮血未凝,身上甲冑未脫,家中婦孺卻已被坑殺。昏君無道至此,何值吾等為他流血捨命!”
“不值!”將士齊聲回應,似雷聲炸裂天際。
“都督就不該送家眷入京畿,忠臣遇不見明君。”一個副將道。
“在此君王治下為臣,都督都家破人亡,何論吾等。”另一個將軍道。
“從蘭州到涼州,從涼州再到這漢中,年年征戰,為百姓可,為如此君王,不可!”再一個將軍道。
“為如此君王,不可!”又是將士震星辰的吼聲。
“好,那便與我殺入長安!”
江懷懋擲刀尖戳地,激起煙塵無數,刀柄晃而復立。只一手挽弓一手搭箭,射下國姓“趙”字戰旗。而他身邊副將范霆尤似等這一刻許久,立時從旗手手中奪來原本舉在第二高的“江”字旗幟,抬臂升舉代替本來的至高位置。
江懷懋重轉馬頭,乃長安方向,目光落在身畔至今為止一聲不發的蘇彥身上,問,“不知副都督何意?”
話語落下,他已經駕馬踏前一步,身後將領戰旗隨之而動。
進一步而止步,回眸又看蘇彥。
蘇彥未隨他同步,尚且在原處。
江懷懋朝他拱手,“江某永感太尉大人昔年教導點撥之恩,然人各有志,既非同道,就此別過。只是戰場刀劍無眼,沉璧珍重。”
秋風瑟瑟,殺意騰騰。
一馬當先的統帥策馬疾奔,領大軍浩浩蕩蕩攻城去。
*
煌武軍號稱四十萬,其實不足三十五萬,其中還有八萬乃蘇家軍。故而如今揭竿而起的兵甲滿打滿算二十七萬。
而原本拱衛京畿的兵甲十五萬,分別為城防五萬,其餘十萬屯守在城郊諸鎮。
八月十一凌晨,敲響戰鼓後,便是二十七萬將士攻城,對戰五萬守城兵甲。
兵書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