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萸見到沈沅母女的時候,見到她紅潤的臉頰,心底鬆了一口氣,看來沈玉和曹壬那邊的開解也很有效果。
那日離開南昌後,她立即給沈玉寫了信,連著他父母打算讓沈瑤做繼室的事也一併說了,不過未提朱慎的事。
她知道沈玉和曹壬去了雞鳴寺,信件直接送去雞鳴寺,所以比沈沅的信早到了三天。
沈玉看過信後,先是對父母的糊塗氣憤不已,又對姐姐的病情擔心不已,待看到信的最後有一句:「煩請代我向君期問好」時他輕笑出聲:「想寫信給他,直接寫就是,還要我轉來轉去,真是讓人看不起。」
嘴上這麼說著,他卻也不忘去找曹壬說了詳情,如今他們二人已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
待收到沈沅的信後,他顧不得曹壬還在抄經書,立馬就把信給曹壬看了。
曹壬看完信後,神色凝重:「這事還得怨我當初識人不明。」
「所以,你當初還給阿萸和朱慎牽線了?」沈玉一臉匪夷所思地問。
曹壬點點頭:「是我之過,如今差點害了阿萸。」
沈玉一聽,氣急而笑:「你這叫自討苦吃,說吧,除了我和他,你還推薦了誰?我好提醒阿萸做好防備。」
曹壬聽後,反而一臉不悅地回:「配的上阿萸的郎君哪有那麼好找?」
好吧,敢情自己還該覺得榮幸?沈玉輕嘲一聲道:「能和他一起被你選中,真是我的恥辱。」
曹壬此時也很是自責,真想不到當年阿萸費盡心思接近朱慎時,他愛理不理,如今這事都過去好幾年了,他又想要和自己搶阿萸?
如此一想,曹壬覺得自己不該答應阿萸到佛誕日以後再決斷,就該在完成雞鳴寺的任務後立即還俗去建業找她。
他問:「若我直接去建業找阿萸,她可會生氣?」
沈玉此刻正在看他的笑話,聽此一問,搖搖頭:「我又不是阿萸,如何得知?」
見曹壬一臉凝重,他安慰道:「阿萸回了華亭,那裡有陸侯在,只要她不願意,任何人都勉強不了她,你無需擔憂,該認真參佛早日抄完經書才是。」
曹壬低頭看了看抄到一半的經書,想到阿萸臨行前的交待,嘆道:「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安和十三年,才入春,便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因大魏去年發生太多天災人禍,曹啟皇帝在立春之始於明堂祭祀,以祈福大魏百姓今年能風調雨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祭祀,曹啟皇帝主動提出讓南安王世子一同出席。
這可是太子才該有的殊榮,一時間大魏上下紛紛猜測:歷時三年,皇帝陛下終於要確定下一任太子人選了嗎?
第二件事:北方的鮮卑在去年寒冬里熬不下去後,趁著大魏年關休息之際,開始大肆燒殺搶掠大魏北境的城池,雁門關守城的將領即將抵擋不住攻勢,緊急尋求支援。
於是,陸萸和沈沅在華亭的清閒日子只過了十天,一封緊急軍令便打破了這份寧靜。
收到請求支援的急奏後,因無人主動請纓,朝堂上開始了一番激烈的爭論。
原定北侯曾帶領萬軍打得鮮卑幾十年不敢來犯,如今朝中自然想到讓繼承了定北侯爵位的陸九叔帶兵前去支援雁門關,可陸九叔從未上過戰場,讓他領兵簡直就是讓大魏的將士們去送死。
如今手中有兵馬的西平王需要安定西域,雍州牧需要安定匈奴邊境,唯有荊州牧和廣州牧還算在太平之地。
大家吵了三天後,皇帝最終決定由荊州牧陸烈領兵前去雁門關支援,而在陸烈出征期間,荊州政務暫由揚州刺史楊充代管。
由於時間太過緊迫,朝廷軍令才下,陸烈便帶著八萬大軍開拔前往北境了,糧草軍需由盧太尉負責籌備補給。
安和十三年的整個春天,陸氏所有人的心都系在了北境的將士身上。
三月初一,雍州星火書院如期開學。
此次開學,大儒旬維隨陸歆一同前往長安講學,雍州星火書院的《開學第一課》非常精彩,也是這一天,全大魏所有書院和課堂將刻有院訓的石碑立了起來。
前方戰事仍在持續,學子們在看到院訓中的那句「為萬世開太平」時,心情激動,心潮澎湃已然達到頂峰。
三月初十,完成雞鳴寺參學課程也抄完需要帶回白馬寺的經書後,曹壬和白馬寺其他僧人在陸顯和陸氏部曲的護送下趕回洛陽。
第七十二章 期待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