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侯謝洐是和沈玉一起走的,他倒不是真怕北方淪陷,而是想到那麼多世家都去了江東,他打算去江東大賺一筆。
之前陸、魏、姚三家處理資產的時候,他偷偷買了很多鋪面,如今正好可以高價轉賣。
世家南渡,帶走的不只是人,還有世家手中的很多資源,眼看朝會時,太極殿少了一半的人,帝師鄭荃焦慮不已。
曹壬卻安慰他,「再過一陣,待他們在江東穩定下來,朕會頒布詔令招納天下英才。」
「臣認為,南渡之人過幾年還會回來」蕭奇道。
那些人就是牆頭草,哪邊有利益哪邊倒,如今看楊氏如日中天又被羌人嚇唬,才會頭腦發熱南渡,過幾年江東亂起來,肯定又要急哄哄的回來。
曹壬聽後笑回,「朕並非容不下他們,只是想讓他們騰出點位置給朕而已,有個詞叫過時不候,待他們北歸之時,早已時過境遷。」
曹壬此言一出,在場的朝臣又是一驚,他們知道陛下說的騰出位置肯定不是說朝中的官職。
果不其然,兩個月後,羌人洗劫了那些南渡世家的莊園,這次陛下沒有放任羌人作亂,而是派了冀州軍去剿匪。
短短半年的時間,所有南渡世家的莊園全部被冀州軍搶回,並重新登記歸朝廷。
而朝廷在收回這些莊園後,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被世家囊括在莊園下的隱戶全部重新登記在朝廷的戶籍冊,奴籍者則全部脫奴為民籍錄入戶籍冊。
興安四年七月,東海王年老不支,臨終前主動請奏除國。
奏章中言:東海王封地兵將與楊氏逆賊交戰後死傷慘重,已無力守衛東海封地,如今朝廷正是困難之時,他願意除國,並將封地一應用度還給朝廷。
曹壬看過奏章後落淚同意了東海王的請奏,並為他辦了盛大葬禮。
東海王世子曹盛則被封為義勇公,領東海封地剩下的一萬多將士和西郊大營未追隨楊氏而去的殘兵一起駐守洛陽西郊。
總之,魏興安四年和隋元初元年,南北朝廷都很忙。
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局五
◎皇后娘娘吃過續命丹後懷孕了◎
轉眼又是一年春,魏興安五年、隋元初二年,南北朝廷都忙著出新政。
隋朝廷沿用的是魏的制度,江東的世家並不在意誰在皇位上,哪怕突然從大魏臣民變成了大隋臣民,他們依然適應的非常良好。
其中以江東朱氏最甚,朱氏和陸氏一樣是手握重兵的江東世家,可魏朝廷並未給朱氏子弟在洛陽都城施展才華的機會。
如今朱氏和楊氏聯手後,朱大公子被楊氏朝廷提拔成中書監。
朱慎於去年底以曹翁主婚後多年無所出為由休妻再娶,娶的是楊章的女兒。
楊章的女兒在太子妃之爭中落選後,一直未嫁,如今被封為安平郡主,嫁給朱慎正好可以讓兩家的關係更牢固。
南安王世子稱帝禪讓後被封安樂公,而南安王在世子稱帝後一直臥病在床,至元初二年四月終於熬不住去世了。
南安王太后在聽聞清河崔氏被曹壬圍剿時就已臥病不起,如今兒子去世也沒熬過去。
安樂公府一個月內連著辦了兩場喪事。
今年三月初,魏帝曹壬出了一則招賢令。
廣納天下英才,凡天下有志之士,年滿十三者,無論門第如何,皆可參加朝廷大考。
大考分四步層層考核,第一步初考,通過者入洛陽太學參加復考;復考通過者,進入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組織的第三輪考核,第三輪考核通過後,入太極殿接受當今陛下的殿試。
殿試結束,朝廷會根據殿試成績,直接任命官職,無需像之前一樣由大中正點評定品。
因江東落入楊氏手中,江東學子可直接北上洛陽參加大考。
初考由洛陽星火書院負責組織,而其他地方的初考則由各州郡太守組織,初考通過後再入洛陽太學參加復考。
陸萸和曹壬大致說了科舉制度後,他就想到先頒布這則招賢令,其餘的等以後再慢慢完善。
這則招賢令只能算是簡易版的科舉制度,後續還要不斷嘗試不斷改進。
招賢令一經頒布,整個大魏甚至江東都炸開了鍋,如此新穎的選才方式簡直聞所未聞。
自西漢武帝以來,朝廷一直以察舉制度選拔朝廷官員,大魏新增九品中正制後,與察舉制度共同使用已有百年。
如今突然說放棄大中正定品,也就意味著九品中正制可能被改或者廢除,這於那些一直沒有機會入仕的寒門而言是一次改變家族命運的機會。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