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續命丹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們不是沒有學識,只是沒有好的出身和門第,所以哪怕為官,也只能做個裨官小吏,然後將雄心壯志消磨在言不由衷的恭維中,將所有青春消磨在不痛不癢的周旋中。

而大魏朝廷的招賢令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門,一扇可以走上理想階梯的門,走上這個階梯,那些心中不能實現的抱負都將有機會一一實現。

哪怕江東的世家已經接受楊氏的朝廷,但江東臣民心中,大魏依然是正統朝廷。

大魏的招賢令迅速被全國傳開,江東的寒門士族和被楊氏打壓的落魄世家開始蠢蠢欲動,只為能通過大考在大魏朝堂爭得一席之地。

於是,去年的南渡潮才過幾個月,北方迎來學子北上的大考潮,有一些南渡世家的奴僕聽說留在北方的奴僕被脫奴籍後分到了田地,於是趁著這次大考潮,偷偷逃回了北方。

大魏朝廷忙著選拔人才,大隋朝廷卻忙著給世家們分職位。

沒辦法,無論是衷心追隨而來的北方世家,還是早已盤踞江東多年的江東世家,楊氏一族都得罪不起。

登基為帝的喜悅淡去後,帝王之冕加身的楊憲開始覺得累了。

兵荒馬亂中從洛陽到荊州,再從荊州到建鄴,本就年老的他已經受不住這番奔波苦累。

如今為了大隋朝堂官員任免之事,每日被各大世家吵得覺都睡不好,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累。

可大隋才建朝,他的三個兒子都還未在江東站穩腳跟,他只能每日撐著疲憊的身軀走上朝堂。

聽到大魏的招賢令時,大隋朝堂上傳出一片嘲笑聲,可坐在皇位上的楊憲只看到了他們的愚昧。

被大隋的世家們吵了一年多後,他終於可以體會曹氏帝王的無奈和憤懣。

所以大魏的招賢令出來後,他沒有嘲笑,而是如當年見到曹壬為曹啟皇帝擦洗身體時那般,心底突然生出感慨,他的兒子終究無一人能及曹壬。

大魏朝廷忙著考核人才時,盧太尉突然給曹壬舉薦了一個人才,據說是一名可以煉製續命丹的道士。

續命丹的招賢令發出去好幾年,一直無任何能人異士自薦,陸萸都快忘了這事。

這日突然聽聞有個仙風道骨的道長被曹壬帶著去御花園品茶了,她忙放下手中的事趕去御花園。

世家南渡時,陸萸以為范陽盧氏會跟著去,誰知,盧太尉卻非常看好曹壬。

他不似蕭奇、鄭荃和王源是曹壬的心腹,他純粹只是因為盧老夫人喜歡曹壬所以才讓族人留在北方。

這樣的媽寶男,也不知道該說他大智若愚還是純孝,因為老母親喜歡曹壬,曹壬的所有決定他都是無條件支持的。

這個道長是盧老夫人讓他找的,剛找到就硬著頭皮舉薦給曹壬了。

「陛下,家母非常擔心陛下的龍體,故讓臣帶此人面聖,若此人不堪用,陛下可直接處理,但還請陛下看在家母一心為您的份上,免盧氏一族的死罪。」

盧太尉實際不想舉薦什麼道士給皇帝,畢竟丹藥這種入口的東西怎麼都有安全隱患,連宮中太醫和兩位醫仙都治不好的舊疾,哪裡是一個煉丹士能治好的?

曹壬笑回,「姨祖母對朕如此用心,朕只會感動,又怎會降罪盧氏,你無需擔心,把人留下即可,一切後果朕自己承擔。」

他說這話,又這樣笑看著自己,盧太尉一陣恍惚,仿佛又回到了陛下還是慧悟法師住在盧府的那段時光。

他一臉動容地行了大禮後,把人留給曹壬就回去了。

在路上,心中忍不住感嘆留在北方果真明智,這樣平易近人的陛下怎麼都比楊憲那個老匹夫強。

道長姓孫,帶著兩個徒弟,手中拿著拂塵,真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他先是向曹壬行了一個道家禮後,開口,「貧道觀陛下的面相,是方外之相,只不知為何入了這紅塵。」

「哦?此話怎講?」曹壬覺得這道士或許真有兩把刷子,一時來了興趣。

「陛下的面相,如廟宇中的佛像,佛心佛性,若非此時身在紅塵,陛下已是方外得道高僧。」

說到這裡,他讓曹壬伸出手。

「道長也懂岐黃之術?」曹壬問。

「道家講求自然,但也講長生之術,故略通一二」

「不知,道長能否看出朕的舊疾需要何種續命丹?」曹壬把手遞給他,然後笑看著問。<="<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