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不恨嗎?
這個問題無數秦卒在問,無數秦卒的親屬在問。
【她恨啊。】
【先不提野史,就是正史之中,秦二的反應也極為激烈。】
【她斬殺胡亥之後,沒有去祭奠她的兄弟姐妹,而是抱著裝有胡亥頭顱的盒子,騎了兩天一夜的馬從咸陽奔赴新安。】
【在新安城她親自為秦卒舉辦葬禮,以胡亥的頭顱為祭品祭奠亡魂。】
【確實,胡亥才是根源。他不逼迫章邯,章邯是不會降的。】
【胡亥不以苛政逼得舉國反秦,這場慘劇也不會發生。】
胡亥……才是根源?
憤怒的秦人如同遭受當頭一棒。
看戲的「趙人」同樣心神俱震。
若胡亥才是二十餘萬秦降卒被坑殺的根源。
那誰是四十餘萬趙降卒被坑殺的根源?
秦卒眼眶泛紅,這次不止是恨。
要在兩天一夜從咸陽抵達新安,秦二必然是不眠不休。
縱然是精兵也很難如此趕路,何況是秦二這樣養尊處優的人?
此怨難消,但秦二對秦卒亡魂的誠意,他們也看到了。
【在這場祭典上,秦二承諾這二十餘萬死於秦君無能的秦卒,其直系血親永免徭役。】
第36章
【注意:她口中的無能秦君不是胡亥, 是她自己。】
【秦二從來都不承認胡亥是秦君。】
【不止是這個,她寫的祭文中也自認她該為這場慘劇負責。】
【直系血親永免徭役首次被秦二提起,就是在新安城祭時。】
此怨難消, 此怨卻已盡消。
新安城二十餘萬秦卒被坑殺, 有胡亥的苛政與愚蠢, 有章邯的投降, 有項羽的下令。
唯獨和秦二沒有關係。
她只是在事後招降項羽、依舊重用章邯, 故而招致遷怒。
她帶著胡亥的頭顱前來祭奠亡魂。
她將責任歸咎己身。
她承諾亡魂的血親永免徭役。
夠了嗎?
當然夠了。
這些比項羽和章邯的性命貴重得多。
天幕之外的秦人終究沒有埋骨新安的親屬與同袍,故而能夠如此輕易地散去怨恨。
………
章邯再無恃才之傲,向章台宮處稽首。
此生此世,章邯為太子所用,萬死不敢辭。
項羽一聲不吭地擦槍。
他不認為坑殺秦卒有錯, 但他也不知道為什麼看到秦二的作為,會覺得心裡堵得慌。
………
陳平輕嘆一聲。
項羽坑殺二十餘萬秦卒,這是不死不休的仇恨。
秦二招降他, 代價將是被所有秦卒、以及秦卒的親屬怨恨。
那時的秦人不知道秦二將是亘古未有的聖皇。
他們只會覺得秦二視秦卒的性命於無物, 甚至恨她勝過恨項羽章邯。
若她沒有提前處理好民憤,招降項羽之日,就有可能變成再次舉世反秦之時。
此局難破, 秦二卻成功破解。
因為時機——她在兩年後才招降項羽。
即便早就知道她將永免秦人徭役, 在看到她將坑殺之罪攬於己身、以國力彌補秦卒傷痛時, 他依舊深受觸動。
那時的秦人卻是第一次聽到「直系血親永免徭役」這般石破天驚之語。
民心歸矣。
但陳平並不認為秦二獲取民心,只是為了兩年後能夠順利招降項羽。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 她又怎知項羽能活著被招降?
正如天幕所言, 新安城祭最重要的目的應當是成為軍功爵制改革的基石。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被坑殺的秦卒直系血親永免徭役, 那其他為秦戰死的秦卒呢?
將永免徭役作為改制內容,秦二對軍功爵制的改革將會獲得所有秦卒的擁護。
此為造勢。
………
蕭何面色沉重。
秦歷15年, 項羽坑殺降卒二十餘萬。
兩年後項羽降秦。
這段時間足夠秦人放下對項羽的仇恨嗎?
就算秦二以新安城祭獲得民心,但招降項羽一事還是太過冒險。
極易引發民變。
兩年時間,遠不足以讓秦二獲得如今這般聲譽,那時的秦人不會視她為聖皇。
若秦二向他問策,蕭何必定會建議她誅殺項羽,以全民意。
………
蒙恬、李信等秦將羞愧難當。
他們猜到太子招降項羽的原因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