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世還債來看,秦五秦六也不會差。
此為天下之幸。
【秦二以一己威望改寫了自古有之的厚葬陋習,節約大量資源,有利於促進社會發展,也剪除了致使無數秦人世代貧困的一大誘因。】
【不止是秦人,還有後世所有華夏兒女。】
【節葬成為新的風俗後,厚葬就變成了昏君的證明。】
【大秦之後的那個朝代就是這麼亡的。平民、官吏、軍隊都不接受昏君浪費巨額資源修建陵寢,就給換了個朝代。】
【倒也不能說是他修陵寢所以是昏君,而是他昏君才會去修陵寢。】
「若我大秦不能萬世,後來的朝代也不該萬世!」
嬴政本該震怒於軍政民三方忤逆君王、甚至於改朝換代。
但改朝換代的是取代大秦的王朝。
那他只會覺得秦二這話有道理。
教會百姓如何造反,後來的朝代也別想萬世。
但嬴雲曼的目的遠不止如此。
《秦憲》中必然會有諸如「否定嫡長繼承制」「能者居之」「宗室皆有繼承權」這樣的憲律。
看似是阻止扶蘇或胡亥這樣的人成為秦帝,實則是給予「能者」造反的絕佳背書,讓皇位繼承變得極為不穩定。
她要的就是不穩定。
她不需要庸君治下社會發展停滯的「盛世」。
庸君想穩固統治,就只能不斷加強對底層的控制、禁錮百姓的思想。
愚民、弱民的政策將層出不窮。
外在打破封鎖的威脅已經被她抹除,只有內部足夠不穩定,才能阻止抑民思想死灰復燃。
有華夏論兜底,無論內戰打得多凶都是內戰。
但王朝更迭必然帶來紛爭,紛爭必然帶來傷亡。
軍功爵制的改革,其最終目的就是儘可能降低紛爭對百姓的傷害。
………
君王是昏君,就改朝換代?
商朝太甲橫徵暴斂,伊尹放逐昏君三年,之後將悔改的太甲迎回,這才是名臣典範。
因君王昏庸就改朝換代,這是造反!
但張良怎麼看,都只能看出後世人對這種造反的推崇。
或者說當君王昏庸的時候,文臣、武將、軍隊、百姓都認為應該造反。
這……
「秦二後來還真在初中《歷史》手把手教百姓怎麼造反」。
授業有成。
張良又想起了韓國的覆滅,正是因為數代韓王的昏庸。
可頻繁改朝換代,難道不會讓百姓生存艱難嗎?
後世之君,就不想阻止臣民造反嗎?
【難怪樓主說這是秦二給華夏最後的最輕也最厚重的饋贈,用節葬判斷明君昏君可太簡便了。】
【傳出去,秦二覺得政哥是昏君!】
【政哥:?】
明知天幕之言只是戲言,嬴政還是直接找上秦二的麻煩。
「朕是昏君?」
莫名躺槍的嬴雲曼暗自嘆氣,雖然她也聽得出祖龍只是單純找她麻煩。
「陛下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若陛下是昏君,華夏就沒有明君了。」
能怎麼辦呢?
夸唄。
「不是還有秦二這樣的聖皇嗎?」
這是沒聽夠,還得夸。
「秦二承襲陛下的制度,陛下是明君,她才是明君。」
韓信覺得似乎學到了些什麼,但又似乎什麼都沒學到。
【秦二的墳都建在能望見始皇帝陵的地方,她怎麼可能認為「巨人」是昏君?】
【開個玩笑啦,在沒有推行節葬的時期,厚葬當然是正常的。】
【樓上的網友們說得都對,不過驪山帝陵的饋贈不止是推行節葬。】
【還有帝陵守軍魂!】
【沒錯,還有帝陵守軍魂。】
帝陵,守軍魂?
秦將秦卒都茫然地看著天幕。
這五個字不難理解,但正是因為能夠理解所以無法理解。
從古至今只有軍隊守護君王。
哪有君王守護軍隊的道理?
【秦歷15年新安城祭之後,秦二在驪山為二十餘萬被坑殺的秦卒立碑。】
【秦二每年去驪山祭祀先祖時都會拜祭這塊紀念碑。】
【後來又令人將這二十餘萬秦卒的姓名刻在石碑上,共計刻下二十一塊萬名碑。】
【給大家看近景照(不是我拍的,現在不是祭祀月,我只能拍到遠景)。】
刻有「新安城陣亡秦卒紀念碑」的石碑後方,整齊排布著三行七列共計二十一塊石碑。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