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的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著小字。
字跡太小,以至於看不清究竟刻著些什麼。
每塊石碑前方都堆放著各色鮮花,似乎與肅穆的陵園格格不入,又似乎分外融洽。
望著天幕的秦人眼眶酸脹。
卻不知為何酸脹。
驪山的刑徒中有性情豪放者突然笑道:「吾之姓名或在其上?」
卻沒有得到其他人的回應。
這名刑徒也收斂了笑容,靜靜望著天幕上的石碑。
第40章
【只是一張照片而已, 居然給我看哭了。】
【我有幸去軍魂陵園拜祭過一次,這些花中或許有我獻的一束,只能說現場比照片更感人, 所有人都自發肅靜。】
【去年我家都去了。女兒平時特別鬧騰, 剛進入陵園她就安靜了, 連哭都是不發聲的。】
【祭祀月的陵園開放三十日, 每日有十萬名額可預約, 共計三百萬的名額我從來就沒搶到過,你居然能搶到家庭套票?】
【我也沒搶到過票,每次至少幾億人搶票,300萬張哪夠。】
【秦二定祭祀月的目的是讓大秦後世君王重視陵園,為什麼發展到現在變成只有祭祀月才開放陵園?這太不合理了。】
【數百年延續下來的規矩哪有那麼好改。】
嬴雲曼心情急轉直下。
她太了解自己。
以至於僅僅通過文字, 她就能看到另一個自己無法釋懷的愧疚。
只能說慶幸天幕的出現,讓她不至於到那時才醒悟。
………
幾億人都想去陵園祭拜?
時過月余,許多秦人都知道億是怎樣的量級。
每到祭祀月, 都有三百萬後人主動前往陵園祭拜, 那些花束是後人獻給秦卒的?
這是為什麼?
賊來如梳,兵來如篦。
搶掠百姓是軍隊的普遍行為,屠殺也不罕見, 無論哪朝哪國。
能對百姓秋毫無犯的軍隊少之又少, 能讓百姓自發去祭拜的陌生軍卒……沒有。
一個也沒有。
就連驪山的刑徒都不能理解。
白起坑殺趙卒四十餘萬, 如今除了他們的親屬,還有誰會去祭奠他們?
【因為其他時間要留給新入陵軍魂的葬禮, 還有家屬的祭拜吧。】
【……這倒是。】
【秦二建造軍魂陵園的初衷應該是對二十餘萬被坑殺秦卒的愧疚。】
【後來她又把為秦戰死後無人祭祀、或家屬不介意節葬的秦卒葬在這裡。】
【當時秦二就安排守護帝陵的軍隊駐守在此日常掃墓, 每到祭祀月還會前來祭拜。但因為節葬, 也就是完全不安排陪葬品的緣故,不介意節葬的家屬並不多。】
【可見厚葬有多深入人心。】
驪山是帝陵所在。
秦二把「紀念碑」放在驪山, 嬴政就已經感到不滿。
她還敢把秦卒也埋在驪山?
她還命守護帝陵的軍隊每日去給秦卒掃墓?
在祖龍的冷眼中,嬴雲曼只得感慨有得必有失。
能量果然是守恆的。
她提前被點醒,避開了八百萬秦人消亡於戰火。
但她在祖龍死後乾的那些大逆不道的事,也提前被祖龍知道了。
為什麼非要選在驪山?
還有比把陣亡士卒葬在帝陵旁邊更顯重視的地方嗎?
另外古時候出門一趟不容易,放在一起祭拜可以省很多事。
以上理由都不能拿出來說。
「陛下,兒臣認為,為秦戰死的秦卒,到了另一個世界也依舊是大秦最忠誠的士卒。」
若不是清楚秦二半點不相信鬼神,那簡陋的合葬墓就是最好的證據。
嬴政都要相信她這種狡辯了。
不過即便是狡辯,嬴政也覺得此話有理。
………
秦卒對秦二的忠心又多一分。
若無後代祭祀,即便戰死也還有安身之地。
再想到數百年後,即便改朝換代也這個地方依舊拜祭不絕。
這……節葬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就連蒙恬這種世家出身的將軍,都在考慮身後事是寄望於家族後人,還是託付給軍魂陵園。
太子要禁厚葬已成定局。
連韓信都是節葬,其他人即便封王也不可能得到厚葬。
封王、自領一郡、再入陵園……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