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蒙恬已然越發偏向後一個選擇。

只是「為國戰死」……

蒙恬不是怕死,而是將領身死往往意味著戰敗。

【但軍隊本就是秦二時期文化程度最高、也最願意接受新思想的地方。】

【秦歷18年大秦重新一統,秦二在驪山閱兵,有許多將士向指導員反應希望戰死後葬入陵園,不必顧慮家屬的意見。】

【待在自家墳里,一年到頭子孫就祭奠幾次,來個天災人禍或過個幾代那可就沒人管了,真不如葬陵園。】

【假如死後真有靈魂,那也是葬在陵園更好啊,身邊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葬在老家——好傢夥,一群沒見過面脾氣還不知道怎麼樣的列祖列宗。】

【人家還得把你當孫子訓。】

【真·孫子。】

【如果不是有摯愛合葬,或是更想留在家人身邊,去陵園確實更好。】

【所以秦二修改規定,將士的意願高於家屬的意願,如果想葬在陵園可提前登記意向。】

許多秦卒都被說得心動了。

尤其是沒娶妻和家庭不睦的軍卒。

列祖列宗可以用來尊敬,但若是在死後的世界,他們肯定更願意與同袍相處!

而對於「不必考慮意見」的家屬而言,厚葬本就是父母意願不得不從、鄉鄰眾口不得不從。

如若軍卒本人意願就是葬入陵園、且君王也不准他們將遺體帶回去安葬。

那就無法指責他們了。

【大型戰爭結束後,戰死的秦卒越來越少,又有很多老兵請願。】

【這秦二就沒法答應了,若是秦卒都葬在陵園,那驪山之大也葬不下這麼多士卒。】

【但她也沒有完全拒絕秦卒的請願,軍功在五大夫及以上者,可自請葬入陵園。】

【這些規定延續至今,為國戰死/軍功足夠者可入軍魂陵園。】

【軍魂陵園從無奈的棲身之所,轉變成將士的最高榮譽。】

【之前有朝代打算另尋他處修建陵園,但軍隊不願意,于是之後每朝每代都是沿用驪山的軍魂陵園。】

這下蒙恬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他已決意死後葬入陵園。

將士的最高榮譽!

英布直接攬住周順的脖子:「我燎原一營的將士都要在陵園為鄰,你讓公主給我們營單獨留塊地!」

力氣太大差點給他的指導員勒過氣。

周順以手肘撞開英布,扭了扭脖子才無奈嘆氣:

「現在已經不是一營了,以後會是第一軍。」

英布很是不滿:「那能一樣嗎?一營那是我一手帶出來的兵!」

周順板起臉:「英布!你要是準備當一輩子的營長,確實可以說這種話。但你以後不是!難道一軍的兵就不是你的兵了?」

英布尋思半天,都沒想出話來反駁。

和蒙恬英布這類早就知道自己為何而戰的將軍不同,大多數秦人只覺得軍魂陵園陌生,陌生到他們無法理解。

而墨家張行深感憂慮。

大型戰爭結束後,還是不斷有軍卒為國戰死。

朝代更替間,戰爭依舊沒有平息。

【陵園和始皇帝陵之間的山峰上合葬著秦二和韓信。】

【軍魂陵園入口有秦二親筆題書的「青山埋忠骨、帝陵守軍魂」。】

【千古一帝嬴政與聖皇嬴雲曼共同守護的軍魂陵園,其他朝代拿什麼來比?】

【所以哪朝的將士都拒絕換地方。】

【強行換的結果,那大概就是軍隊把君王給換了。】

秦二之前果真只是在狡辯。

讓他去守護陵園?

本該憤怒的嬴政看著「千古一帝」的稱號那是半點都怒不起來。

嬴雲曼暗自慶幸後世人會說話。

她當然也可以夸「千古一帝」「祖龍」,但從她嘴裡說出來似乎沒有多少可信度。

這一個月來她換著各種角度迎合祖龍,但每次都是事倍而功不及半。

看到「軍隊把君王給換了」時,嬴政眯了下眼。

這後世的君王,遠不及秦!

………

千古一帝?

後世人對嬴政的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張良很想將其歸咎於秦二,因秦二的推崇,始皇帝才得後世人推崇。

但他聰明到無法自欺欺人。

華夏論源於始皇帝的「大一統」,這才是始皇帝獲譽「千古一帝」的原因。

而絕大多數的秦人自主思考的能力有限。

除非是節葬這種切實關係自身利益的事情,否則他們更願意接受天幕的說法。

哪怕他們本身很難接受暴虐的始皇帝被稱作千古一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