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淮忙將奏摺取來呈上。
顧敬打開奏摺,沒有預想中的長篇排列,與其它戰事相比,人數並無過多。從中可以看出,顧晨並沒有想藉此機會大肆封賞自己人,到處安插人手,染指朝堂。這正打消了他心中最後的一絲擔憂,頓覺舒暢,咳疾仿佛都好了。
他合上奏摺,溫和的問道:「此次戰事歷時五年,乃是我大周立國以來最大的戰事。功績可說是史無前例,怎麼只有這麼些人報獲功賞?」
顧晨躬身答道:「護衛大周乃是懷朗軍之本分。戰場之上,奮勇殺敵也是將士的本分。怎可將保家衛國,為國效力的應盡之責當成是額外的功績。此次呈報的將士,均是英勇非凡,戰功卓絕之人,望陛下可以略施聖恩,予以嘉獎。其他的將士,按照朝廷之律,論功行賞即可。」
滿朝文武聽得此言,即便再是挑剔的人,也不得不讚嘆這番話說得妙極。
顧敬甚是高興,一激動又咳嗽了起來。劉淮立馬就要過去,被皇上抬手制止了。
顧晨待皇上止住了咳嗽,恭順的跪下,道:「請陛下保重龍體。」
群臣見狀,紛紛跪了下去,道:「請陛下保重龍體。」
顧敬調整了呼吸,緩聲道:「無妨,都起來吧。」接著滿含體恤之情的道:「此次返京路途遙遠,寒冬臘月,甚是艱辛勞累。劉淮,快給瑞王賜座,拿個手爐給瑞王暖手。」
剛剛還在宮門外挨凍的眾臣心中是各種滋味。
其他人都起來了,顧晨卻依然跪在那裡,道:「陛下,臣這裡還有一個奏摺,請陛下降罪。」
顧敬不解的問道:「瑞王何罪之有?」
「臣在北齊陪都,私自下令,查抄了城內官商,並將所得給了定北軍全軍。臣在離開安寧城時,未得皇命,將陪都的宮殿查抄了,一應所得都帶了回來。這份奏摺羅列了臣對將士們的賞賜和從安寧城宮殿所抄的財物。臣未得陛下俯允,擅自做主,請陛下責罰。」
聞言,懷朗軍將士都跪在了顧晨的身後。幾位將軍更是驚出一身冷汗,未曾想到王爺會將此事直白上報。轉念一想,王爺如此做,必是有把握,內心稍定。
顧晨是有把握,她打算將罪責全都攬在自己身上。
皇上翻開奏摺,好傢夥,這份奏摺可是長得翻不到頭。將士的賞賜寫得清楚簡明,用來撫恤死去將士家裡的銀錢也注得明白,並未占用過多筆墨。更多的,全是從安寧城宮殿抄出來的財物。
有言官早已得知瑞王私自查抄安寧城之事,本想藉此機會參上一本。沒成想,她自己先抖落了出來,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做了。
顧敬看著上面的封賞細則,數目很大,但想到懷朗軍的功績,這些便也不算多。再說,北齊的賠款已是足矣,不差這些。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金銀與培植黨羽相比根本不足為道。顧晨沒想用軍功裹挾朝廷,用這些銀子免去了後面的盤根錯節,他很是滿意。至於那些查抄之物,他懶得一一去看,但此事確實不體面,有賊匪行徑之嫌。他將奏摺合上,正想著該如何措辭,便見楊志躬身出列。
「陛下,臣請奏。」
「楊愛卿可暢所欲言。」
「謝陛下。陛下,自古以來每逢大戰獲勝,必會犒賞三軍。瑞王攻下北齊的陪都,此乃名副其實的大勝,犒賞三軍並無不妥。」
朝臣知道楊志又來和稀泥了。大勝之後犒賞三軍是沒有錯,可那是要朝廷下旨犒賞,不是私自查抄搶掠。瑞王之舉,按律可治罪。楊志這番話是避重就輕。
眾人正思量著,楊志竟然轉向兵部尚書,道:「趙大人,本官說的可對?」
第23章
眾人一愣,楊志自從兩年前與趙令在朝堂激烈爭辯後就跟他對上了。這兩年來,二人一直針鋒相對,互不退讓。此次事關瑞王的罪責,楊志竟會主動詢問趙令,莫不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趙令也是一愣,但馬上就反應了過來,這楊志哪是按的什麼好心,分明是來膈應他的。楊志那話的背後牽連甚廣,戰事獲勝後將士們搜刮一番是慣例,歷朝歷代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周自然也不例外,這滿朝的武將,只要是上過戰場的,有哪一個是沒有縱容過底下人搜刮的?這事皇上心裡也清楚。
趙令看著楊志如鷹般盯著自己,若是自己不贊同,楊志定會當場點出那些和自己穿一條褲子的武將,還會得罪了滿朝的武將。惹人記恨,再無盟友,他這個兵部尚書也就快到頭了。
大冷的天,趙令被氣的頭冒熱汗。他咬緊後牙槽,下顎緊繃。
正僵持著,就聽天子道:「趙令,楊愛卿問你,為何不答?」
皇上發出如此一句,趙令還有什麼可僵持的。今天這個事,他想不認都不行。
趙令壓下心中的憤恨,躬身出列,回道:「回稟陛下,楊將軍所言不虛。」
顧敬頷首,「既如此,此事便無不妥。至於抄查安寧城宮宇之事……」他看了一眼站在下面的戶部尚書孫言慶。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