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晨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丞相暫領吏部之事,你可清楚?」

「孫繼善在通城時就將此事告訴了我。他還提到,吏部的左右侍郎並無大才,恐難擔當重任。吏部之中,倒是丞相之子魏源能力出眾,頗得朝中賞識。回京後,我聽聞司馬大人已病故,那這吏部尚書的人選應是有定論了吧。」

甄明理撫須頷首,「不錯。皇上命吏部整頓,魏源便上了摺子,詳陳整頓之法,頗得聖心。如今,只差一道聖旨,魏源便可就任吏部尚書。吏部,可是拿捏著滿朝官員升遷任免的要職。如此一來,丞相一族的權勢更勝從前。」

前朝與後宮關係緊密,丞相一族勢大,對皇后和八皇子極為有利。丞相是在為他的兒子鋪路,皇上又何嘗不是在為八皇子鋪路。

顧晨摸著扳指,道:「看來,在吏部尚書一事上,皇上和丞相已達成了默契。此事確實影響頗大,難怪朝中眾人忙活了起來。」

「若只是此事,還不至於。」

「還有其他的事?」

「就在今日的早朝,趙令請旨告老還鄉,皇上准了。」

聞言,國公爺嗯了一聲,道:「趙令這個老東西,還算沒有糊塗死。」

甄惠小聲的嘀咕:「趙尚書至少要比祖父小上一輪吧。」

國公爺的耳朵靈得很,瞪了一眼,道:「他那腦子猶如朽木,就差入土了,比我老多了。」

甄惠笑眯眯的討好道:「祖父所言極是!祖父通達睿智,趙尚書就算再年輕三十歲,跟祖父比也是個老糊塗。」

國公爺很是得意的點了點頭,引來國公夫人一個白眼。

顧晨看著一老一少逗趣後,問道:「趙尚書告老還鄉也與通城有關?」

甄明理回道:「他此番辭官,可以說全是因為你。」

第154章

「這話是從何說起呀?」

「你可還記得,商討通城剿匪之時,你怒斥了趙令,皇上讓人帶他下去歇著了。」

顧晨回憶了下,道:「是有這麼回事。」

「自那後,皇上對趙令極為冷淡,不只是冷淡,滿朝都能看出皇上對他很是不滿。你從通城送來奏摺後,趙令作為兵部尚書,主動上折請罪。若是皇上責罰了倒是還好,可皇上卻將奏摺壓下了,理都沒理。烏雲壓頂,不怕落雨,怕就怕雷霆一直積蓄,不知何時以萬鈞之勢落下。皇上此舉讓趙令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前些日子,你得勝回京……」

說到這裡,甄明理清了下喉嚨,道:「皇上一怒之下降了宋括的爵位,這事是宋括自己種下的苦果,卻是栽在了你的手裡。」

舅父這是故意沒提含春閣,她心虛的撓了撓發癢的眉骨。

「昨日你收到的聖旨,眾人皆知,上面莫說是責罰,有些事連提都沒提,還給了賞賜。皇上對你和宋括可是天壤之別。」

顧晨聽得更心虛了。

甄明理繼續道:「趙令看到了宋括得罪你的下場,也看到了皇上是如何袒護你的。我想,他必是想到了此前多次與你作對,自知不妙。加之如今皇上對他的態度,大有秋後算帳的意思。宋括是有爵位的,還有一個入宮為妃,誕下九皇子的胞妹。趙令可沒有這些,一旦皇上發作,極有可能性命不保。他今日告老還鄉,是怕了,想要保住性命。」

顧晨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自己是架勢沒擺,手也沒出,就將一朝的兵部尚書給嚇跑了。這感覺,自己像是個惡人。

「舅父,趙令今日才辭官,朝中眾人也應是今日才知曉此事,之前不可能因為這事忙活吧。」

「非也。之前宋府在路上衝撞了你,受了責罰,趙令為宋括出頭,皇上下旨令其官降兩級,暫代兵部尚書之職。趙令本就是『暫代』,皇上這段時間對趙令是個什麼態度,眾人都看得明白,自然會想到他這尚書之位怕是保不住了,早就打起了主意。」

趙令的事怎麼總是能和自己扯上關係,顧晨都不想說話了,可有些事還是要問清楚。

「依舅父看,這兵部尚書之職會由誰來接任?」

甄明理看了父親一眼,道:「極有可能是兵部右侍郎,李光。」

顧晨帶兵打仗,少不得與兵部打交道,對李光印象頗深,道:「我與這李光並不熟識,但幾次經他手辦的事都是清楚明白,乾淨利落。」想起舅父寫給自己的那張官員名單,道:「李光是京城守將李牧的胞弟,這兄弟二人與德善侯府有親緣關係。據我所知,齊誠未襲爵時便與三皇子顧晟走得近,襲爵後與三顧晟的關係更為親近。若是李光為兵部尚書,便是顧晟獲利呀。」

甄明理問道:「你是如何得知這些的?」

顧晨愣了下,道:「舅父忘了,李牧兄弟二人與德善侯府的關係是你寫給孩兒的。至於齊誠嘛,是程柏和孫繼善與我閒聊的。」

甄明理想起來了,有些尷尬的道:「原來是我沒寫清楚。」

「難道李牧兄弟與德善侯府沒有親緣關係?」

甄明理剛要說明,國公爺道:「李牧、李光兄弟二人與德善侯府確實有親緣關係。」 皺了下眉,道:「但關係卻不親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