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晨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葉懷英難以置信的睜大雙眼,沒想到父親會封侯,更沒想到自己會襲爵。可這一切都是用父親的命換來的,讓他如何高興得起來。他是感激聖上的,讓父親得享身後榮,讓葉家不至衰敗。得知長公主殿下早已向皇上請旨照拂葉府,他的內心很是複雜。許多事情還想不明白,只盼叔父能早些出現。

葉府的下人因為大公子承襲侯爵而激動歡喜,不必再擔心會不會變得落魄,會不會被發賣……

他們放心的太早了。葉新下葬後,葉懷英遵照父親的囑咐,遣散發賣了下人,只留下了幾個簽了死契的忠僕。

葉新自盡而亡,追封忠烈侯,其子承襲侯爵,百官震動。

葉新一個文官,沒有立下不世之功,還被百官參奏,丞相都沒有封侯,他竟然得以封侯了!不僅如此,百官參葉新枉顧祖宗禮法,枉顧朝廷制度,參他是當世第一酷吏,皇上卻賜「忠烈」二字,如此直白,可說是打了眾官員的臉。疼,太疼了!

正如百官所想,顧敬此舉就是要給那些官員添堵。也是要讓大周的百姓知道,皇上和他們一樣讚賞葉新,認可葉新的功績,更為葉新這樣一個為民做實事的官員的離去而痛惜。

此舉,狠狠的賺取了一波民心。

話說顧敬得知葉新自盡,一時氣血上涌,差點暈過去。他才駁回葉新辭官,第二日葉新就自盡了?!等看過葉家遞上來的葉新最後寫下的奏摺,更是氣急,重重的捶了一下矮案,御筆都掉到了地上。當真是沒骨氣的東西,竟被活活「叄死」了。

劉淮趕忙撿起御筆,焦急的道:「陛下,陛下要注意龍體呀,切莫再動怒了。奴才這就去傳太醫。」

顧敬喝道:「傳什麼傳!咳……咳……」

劉淮放好筆,趕緊給皇上順背,道:「陛下才好了一點,李太醫囑咐過,陛下要多休息。陛下莫要再看摺子了,休息片刻吧。」

顧敬喘順了氣,道:「葉家是怎麼說的?」

「回陛下,說是葉大人昨夜服毒自盡的。這份奏摺就放在桌上,還有一封給家人的絕筆信。昨夜葉府還走水了,來人說話不是很利索,想來是還在驚慌之中。倒是提了一嘴,說是大公子命他送的奏摺,不可耽擱。」

「葉府走水了?」

「是。奴才聽來人說,火已撲滅,葉府還算完好。」

顧敬沉吟片刻,道:「朕記得,葉新的嫡長子才十一歲?」

「陛下真是好記性,葉懷英剛滿十一歲。」

朝中哪些大臣得皇上青睞,劉淮最是清楚,自然要對這些人格外上心。那些惹皇上厭惡的大臣,他也要上心。一旦皇上問起,才能對答如流。若是一問三不知,還怎麼在皇上身邊伺候。

顧敬記得這麼清楚,還是因為顧漪瀾要嫁過去,仔細的了解了下。

顧敬看著奏摺,葉新自盡,葉府走水……他將佛珠手串拿在手中,緩緩撥動,陷入沉思。

劉淮退了出去,趁這工夫親自泡了茶,等冷熱差不多了才進來。見皇上將手串戴了回去,躬身奉上茶。正這時,瞧見了劉寶的身影,他趕緊過去詢問,復又進來。

「陛下,這是長公主殿下命人送來的,請陛下御覽。人在外面候著,說是靜待陛下示下。」

顧敬展開信,感嘆皇妹和自己想的不謀而合,要追封葉新。還是皇妹最懂自己啊。只是,皇妹要照拂葉府,這不合規矩。再一想,雖然不合規矩,卻是百利而無一害。唉,皇妹還沒成親,駙馬又死了,世人又會亂嚼舌根,真是苦了皇妹呀。

「劉淮,傳朕旨意……」

不出意料,寧國長公主主動照拂葉府的善舉,博得了世人讚揚,卻也坐實了「克夫」之名。就算長公主再想嫁,哪怕是抗旨,被罷官削爵,也沒人敢娶了。娶了長公主就會被剋死,命都沒了,要那些還有什麼用。哦,是有一個駙馬沒死,卻也落得個家族衰落,還是被克了……

顧曙再難維持儒雅,面目猙獰,抽出掛著的寶劍,劈斷了桌案。

姑母公開護下葉家,是在逼葉英投誠。更是在告訴自己,她站在瑞王那邊,劍指自己!昨夜派去葉府的人一個都沒回來,必是她們二人做的。她們早就做好了準備,要置自己於死地!

皇子爭奪皇位,能者得之,有何不對?當年父皇能在眾多兄弟的圍攻中保住太子之位,不也是用了無數手段。姑母還幫父皇做了許多見不得光的事,手上沾滿鮮血,甚至還有至親手足的血。

自己不過是為了兵權,為了儲位而害死了王叔,這與父皇,與姑母當年做的那些有何不同?朝中雖然有姑母的人,但姑母這些年並沒有過多插手朝堂之事,如今為何要針對自己?為何要插手儲位之爭?不論哪個皇子登基,姑母都會是大周最尊貴的大長公主,為何要與自己為敵?為何?

難道是因為顧昀?只因自己不是嫡子?古往今來,多少庶子登上帝位,成為一代明君!嫡子!嫡子又如何!

好好好,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那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大不了魚死網破!

顧清瀅站在月牙池旁,看著荷花出神。葉新的死讓她覺出暗潮洶湧,姑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令人深思。

早前父皇賜婚,讓姑母下嫁葉新,她便察覺出不對。父皇雖為天子,但若要給姑母賜婚,必是要姑母願意。父皇在賜婚之前,姑母只進過一次宮,還是姑母主動去見的父皇,而非父皇召見。如此看來,極有可能是姑母主動提出的下嫁。姑母為何要如此?只是為了父皇?如今更是大張旗鼓的表示要照顧葉府,恐怕不只是為了得個好名聲。

葉新的種種反應更是耐人尋味。先是惶恐婉拒賜婚,拒絕不成,又上摺子辭官。雖說辭官是為了平息百官參奏,但這與他在賑災時大刀闊斧,不畏人言的行事成為鮮明對比,不像是同一個人。也許,辭官的背後是為了辭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