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晨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5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南魏怎會先送來國書?所謂的重修盟約,又是要以什麼作為代價?即便心有疑問,他也不能攔下一國使臣,更無權查看國書。於是,安排了二十個將士隨行,護送公孫儀前往康京。

公孫儀一行人快馬加鞭,緊隨司徒將軍的奏報到達康京。

禮部尚書李禮帶著李謙前去迎見。朝中重臣都在宮裡,皇上還昏迷不醒,李禮只能硬著頭皮去辦這差事。

公孫儀見到李禮後,溫和的道明來意,希望立即面見大周國君。李禮自然猜到了這國書應是要求大周受降的,立時汗流浹背。他不能將皇上的情況透露給公孫儀。公孫儀是何等人物,一旦知曉此事,必會猜到前因後果,繼而想出新的策略,在談判之時占盡上風。

李禮心急如焚,面上卻要維持住,豈不知還是被公孫儀察覺出了不對,道:「李大人,國君此時可是不便接見外臣?」

李禮一時不知要如何作答,幸好,李謙接過了話,道:「公孫大人,此時恰逢帝後壽辰,乃大慶,大周上下要同慶一月。帝後正與朝中大臣在宮中歡慶。公孫大人作為南魏使臣出使我大周,若是來祝壽的,陛下必會接見。只是……」

公孫儀看了眼李禮,視線落在李謙身上,笑著道:「李大人所言有理,此等大節,理應歡慶。是我南魏失了禮數,未攜壽禮為帝後祝壽。然,我奉我朝定國長公主殿下之命,攜國書而來,為兩國重修盟約,可算得上是一份厚禮?」

公孫儀笑得和善,但話里的意思卻帶上了幾分鋒芒。

李謙神色不變,沒有回答是不是厚禮,而是鄭重的道:「公孫大人乃是為國事而來,不應耽擱,但此時不便讓大人進宮打擾君臣歡慶。公孫大人可將國書交於李尚書,由李尚書轉呈聖上。大人意下如何?」

公孫儀稍一思量,道:「既如此,請李尚書將國書轉交國君,我在此靜候佳音。」

李禮趕忙接過錦盒,吩咐官員好生安頓公孫儀後,帶著兒子離開了。

公孫儀看向離開的二人,視線落在李謙身上,微微一笑。

七日後,聖旨傳來,宣外臣公孫儀進宮面聖。在這七日裡,公孫儀一直被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只是無人與之交談,也不讓他外出。面對此等情況,公孫儀是一點都不急,泰然自若。

公孫儀穩步踏入文和殿,躬身行禮,道:「外臣公孫儀,拜見大周國君。」

顧敬端坐於龍椅之上,頭戴冠冕,威嚴肅穆,盡顯帝王之姿。可朝中的大臣都提著心,他們知道皇上身體堪憂。往日都是大臣入殿後,皇上才會到。今日是皇上先到了殿內,然後才讓大臣們入殿。

劉淮滿心緊張,皇上現在能坐在這裡已是萬分艱難,也不知道能不能撐過去。

顧敬沉聲道:「免禮。」

「謝陛下。」

公孫儀直起身,平靜的直視聖顏,不卑不亢的道:「臣奉我朝定國長公主殿下之命,七日前護送國書抵達康京。國書已交由李尚書轉呈陛下。定國長公主殿下明察秋毫,知曉陛下是被廢帝誆騙,才發兵我南魏,致使兩國交戰,斷盟棄約。定國長公主殿下寬宏仁善,只要陛下籤下國書,我南魏願與大周摒棄前嫌,重修舊好。」

這話既給了大周體面,又不乏指責和逼迫之意。

顧敬看了一眼丞相。

丞相出列,道:「誠如公孫大人所言,我大周不知南魏國情,被廢帝誆騙,才會出兵助南魏。定國長公主殿下睿智無雙,明辨是非,令我大周欽佩萬分。」

丞相向公孫儀躬身道謝,然後接著道:「然,既然貴國知曉我大周是受了誆騙,為何國書上的條款會如此苛刻?」

公孫儀此前曾與魏梃打過多次交道,知曉他的能耐,心中有數。

公孫儀正色道:「大周派六萬大軍兵臨城下,致使我南魏生靈塗炭。城池被毀,百姓流離失所,眾多南魏男兒戰死沙場。這些都發生在我南魏的疆土之上,難道大周不應對此負責?」

公孫儀舉手做拜,道:「定國長公主殿下的寬厚之心勝過聖賢!既沒有要求貴國割地,也沒有要求納貢,更沒有要求稱臣。國書上寫明,賠款,是為了補償我南魏所受的損失。和親,是為了兩國更為親厚,穩固盟約。敢問丞相,這如何算得上苛刻?」

「公孫大人所言差矣。南魏雖然飽受傷害,可我大周也是損失慘重。我大周六萬將士,盡皆折損在南魏。六萬將士呀,那都是我大周的錚錚兒郎,是我大周多少臣民的子孫。我大周是受廢帝誆騙,也是受害的一方,貴國理應體諒我大周。我大周願與南魏互通邊境,承諾永不進犯,修永世之好。」

公孫儀挑了下嘴角,道:「理應?何為理應?這就如強盜入我府,燒殺搶掠一番,被捉之後,我還要體諒強盜,不予計較,敬送其離去。魏丞相,天下可有這樣的道理?」

丞相沉下臉,道:「公孫大人此言是何意?怎可將我大周比作強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