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敬沉默幾息,吩咐人拿來玉璽,微微顫抖著蓋在了國書上。
公孫儀從劉淮手上接過國書,確認無誤後合上。
「陛下聖明。微臣此次前來,恰逢陛下萬壽,未曾攜帶壽禮,是我南魏疏忽,禮數不周,萬望陛下不要怪罪。微臣在此恭祝陛下萬壽無疆,大周國運昌盛。微臣要立即趕回南魏復命。微臣告退。」
公孫儀行了一禮,儒雅的離開了文和殿。
顧敬再忍不住,嘔出一口鮮血。
當日,公孫儀帶著國書離開了康京。
第223章
顧晨那日出宮回府,歇息了一夜。起來後,從書房中找出楊志交給她的那封書信。得知龐如意和甄惠都去了錢府陪楊雁,她也去了錢府。
從得知楊志戰死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些日子,楊雁的眼睛依然紅腫,可見是何等的悲痛。
顧晨明白,安慰的話說得再多也是無用,將信交給了楊雁,講述了那日楊志是如何囑咐她的。
楊雁當即拆開信,看過後哭的不能自已。
無人去探究信里寫了什麼,但大體都猜得到。此時眾人還不知道南魏會送回楊志,楊府已經辦了喪事。因為沒有屍身,喪事從簡,下葬了一副空棺。
顧晨陪了楊雁許久,離開時叮囑錢淳照顧好楊雁,這段日子都不必來王府。讓龐如意和甄惠也多陪陪楊雁。楊雁要為父守孝,若是想來王府,也等到年節後再說吧。
自顧晨回府後,皇上未曾再召見。
顧晨很是擔心皇上的身體,更擔心南魏的國書,主動入宮求見。劉淮回了話,皇上正與大臣們議政,不便見她。顧晨覺出不對,探了探劉淮的話。劉淮面露為難,似有難言之隱,終是沒有透露。
顧晨想自己在皇伯昏迷的時候主事,皇伯雖然沒有表露出一絲不滿,但可能還是因為此事而生了不悅。她不好再開口求見,只能離開了皇宮,轉而去了長公主府。
顧漪瀾也沒有再進宮,不知宮中情況。
「姑母,南魏送來了國書,說是議和,其實就是讓我大周受降。姑母……」
顧漪瀾嘆了口氣,道:「秋獮之時,我已經與你說過此事。議和,是為了能留下生路。此時也只有議和這一條路可選,你難道不清楚?」
「清楚歸清楚,可……」
顧漪瀾眉頭緊蹙,扶著額頭,道:「你既然清楚,就不要再摻和進去了。此事有皇上和眾大臣商議,沒有召見你就不是你該過問的。你先回府吧。」
顧晨見姑母身子不適,不好再言。回了王府,憂思不減。
公孫儀離開康京後,沒多久,皇上籤下國書之事就傳開了,震動京城。有人覺得屈辱,但更多的人是鬆了口氣,只是賠款和親就能度過此劫,真是不幸之中的萬幸。眾人對安國公主要去和親一事心生憐惜,卻又感嘆安國公主大義,對其大加讚揚。
皇上躺在床上養病,皇后也病了。這一下,宮裡的太醫們是如履薄冰,時刻擔心會腦袋不保。
顧晨得知皇上要讓清瀅去和親,震驚之後氣血上頭,立即要進宮。
宋雪忙攔住她,道:「你先冷靜下來。」
顧晨怒道:「冷靜?你讓我如何冷靜?我絕不能眼看著清瀅去和親!」說完,頭也不回的走了。
宋雪滿眼的不可置信,顧晨從沒有用這樣的態度對她說過話……
顧晨一路進到宣德宮,求見皇上。劉淮回話,皇上身子不適,請她回去。
顧晨哪裡肯,直接跪在門外,高聲道:「陛下,臣願領兵前往南疆,不勝不歸!」
劉淮耐心勸說,希望她能回去。
顧晨不理,繼續道:「陛下,懷朗軍個個都是錚錚兒郎,不懼生死,願為國戰死沙場!請陛下俯允!」
劉淮見勸不動,無奈的回了裡面,候在龍床旁,擔憂的看著皇上。
顧晨見遲遲沒有回應,狠了心,道:「陛下,朝廷戰敗,怎可讓安國公主承擔所有,前去和親!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勸阻,是何居心?我大周怎可用和親這樣屈辱的方式議和!大周的兒郎都丟了脊骨,死絕了嗎!」
錢進等天元衛聽了瑞王的話,胸中燃起烈火,握緊了腰間的佩刀。他們願意跟隨瑞王去南疆,寧可戰死沙場,也不願眼看著公主去和親。這是何等的屈辱呀!
顧敬睜著眼睛,心痛難忍,卻沒有開口。
「臣,懇請陛下准臣出征。懇請陛下收回和親的旨意!陛下!」
顧敬閉上了眼睛,卻沒辦法閉上耳朵,聽著顧晨的聲聲請求,心如刀絞。他就是料到顧晨絕不會讓清瀅去和親,才一直沒有召見她,甚至是避著她。他又何嘗願意讓清瀅去和親呀!可身為國君,要顧全的是整個大周,是祖宗的江山社稷。
顧晨不斷的請旨,一遍,一遍,又一遍,直到聲音沙啞也沒有停下來。天色漸晚,暗了下來,顧晨還在請旨。
錢進等天元衛已不忍再看,低下了頭。
顧晨喊到力竭,快要說不出話了。她已經想好了,只要皇上同意,她會用從北齊那裡私藏下來的銀子購置糧草,可保大軍無憂。如何購置到糧草會是個難題,但總能想到法子。可她沒法把這事說出來,把幾個將軍都給牽連進去。私藏如此多的銀子可是欺君大罪,甚至會被扣上有不臣之心的罪名。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