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死遁歸來的我不做嚮導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下意識轉過頭去,發現是一名修女。

「先生,我們馬上要舉行哀悼儀式。」

修女的穿著一絲不苟,她看上去有些冷淡,但語氣十分耐心。

「您願意參加麼?」

第68章 重逢

修女名叫阿爾西亞。在她的指引下, 蘇間羅跟隨她來到了維多利亞大教堂。

作為第一區標誌性的建築之一,維多利亞大教堂不是一般的有名,它從新教盛行那年開始修建, 一年後竣工,是新教教徒最大的聚集地。

蘇間羅上學的時候來參觀過這裡,也做過志願服務。以至於他還記得,雖然這所教堂的規模不小,外觀看上去大氣恢弘,實際上卻沒有太多宗教元素的修飾, 就像是只歡迎對他們的教旨和教義深信不疑的人一樣, 非狂熱者無法在門內得到心靈上的寬慰。

阿爾西亞引著他進入大門, 示意他找個空位坐下。追悼儀式已經開始了,一位他沒見過的牧師正以沉厚的嗓音誦讀《諾瓦書》的經典選段,祭奠逝者、望其安息。

「逝去的人們, 他們的靈魂絕不會隨風消散, 化作一縷輕煙抑或一撮塵埃……而將成為偉大事業最堅固、堅定的磚瓦和基石。正是他們的犧牲, 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我們相信, 諾瓦自始至終都在等待, 我們等待著奇蹟再現的那天……」

蘇間羅連忙在後排入座,然後才開始打量四周的情況。

和前段時間去過的威辛格教堂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所神殿內部沒有故作神秘的彩繪, 氣氛也不那麼陰森。但維多利亞大教堂的空間要大上很多, 信徒數量也更加可觀,他坐在倒數幾排的位置,放眼望去,前面儘是烏壓壓的人頭。

雖說教堂內沒有太多冗餘的裝飾,但畢竟是個宗教組織, 其中的宗教元素還是比較明顯的,例如神殿正前方牆壁上巨大的圖案——

青年盯著那面牆皺起眉,它在視覺上占據了主導地位,不得不讓人多看兩眼。那幅彩色圖案畫得略顯繁複,但若在腦海中將它抽象成一個線條簡約的軸對稱符號,一個「沙漏」便水落石出。

他以前每次到維多利亞大教堂來,都會注意到這個有些神秘的符號。這個沙漏元素在教堂的其他部位也有所體現,卻似乎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新教的教義里也並沒有對它做出關聯介紹;可它的存在感又那麼鮮明,叫人在意。

關於新教興起的歷史,蘇間羅記得很清楚。在他還在克羅瑪爾上學的時候,原本籍籍無名的新教就像一顆新星那樣,在整個宗教界冉冉升起,後來的規模更是超越了創世教等一眾教會,成為了整個亞爾諾最熱門的宗教,聽說空中聯盟也有許多新教信徒。

平心而論,相對於創世教,他並沒有那麼反感新教。儘管兩家教會的信仰都與「至高無上的神明」無法脫開關係,可在珀西神和祂的子民的襯托下,新教的教義愈發顯得稀鬆平常。

在蘇間羅看來,同樣是等待著彌賽亞降臨人間,珀西神的子民只能跪地求饒,盼著神祇終有一天怒火將歇,或許還為此患上了斯德哥爾摩;新教的神則更符合普世意義上的救世主,教徒將「諾瓦」視作拯救人類的唯一存在,堅信祂能為深陷水火之中的人類帶來新生。

只不過,「諾瓦」似乎不擁有具體的相貌和性別,甚至連是不是人形都是未知。新教流傳在外的知名畫作很少,其中的「諾瓦」形象被刻意模糊處理了,如霧裡看花,只是一團難以辨認的暗色影子。

每次他看到那位畫面上朦朧不清的神祇,內心都會生出一種奇怪的感覺。

難道他們還沒找到「諾瓦」嗎?

可神這種東西本來就不存在,要上哪裡去找?蘇間羅搖搖頭,暗自打消了這可笑的念頭,豎起耳朵去聽牧師的祈禱,儘量在他的引導下投入這場祭奠中。

他不信神,可他對逝者的哀悼之心是虔誠的。假如人真的有靈魂,希望他們能走上一條不再痛苦的往生道路。

新教的儀式程序更為簡潔,祈禱環節結束後沒多久,眾人就唱完了讚美詩,由牧師的禱告和祝福收尾。

蘇間羅卻並不急著離開,好不容易來一趟,他決定在教堂里再轉轉,看看是否有什麼變化。

而且他記得,除了在祭壇附近存放經書的房間之外,維多利亞大教堂里還另有一間珍貴的藏書室,全部都是紙質書,其中不乏古籍。

最難得的是,藏書室里並不都是本教派的書籍,有些從災前幸運地流傳下來的書也儲藏在裡面,因此幾乎可以稱得上一個小型圖書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