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娘見她如此,退了一步:「最多一兩銀,再多小姐你安心了,我卻不能安心了。」
宋玉善無奈道:「倒沒見過你這樣做生意的,生怕多賺了。你可知除了你,我除了買船,怕是找不到願接我這單生意的人了?獨門的生意,你價再開高些也能成的。」
邱娘卻反問她:「我聽趕考的書生說,宋家書局的紙張書本比郡城裡賣的還要便宜些,同樣是獨一門的生意,宋家的書局為何又不坐地起價呢?」
宋玉善笑了:「罷了,一兩銀就一兩銀,可否讓我們上船了?」
是她小看了邱娘,邱娘雖窮,卻有志氣,應該尊重她,而不是自以為是幫助的砸錢。
邱娘這才把船靠了岸,請她們上船,做事十分幹練。
船緩緩劃向河心,宋玉善處於好奇,向邱娘打聽了一番去郡城的水路情況。
「此去郡城,順流而下,晴則行,雨則歇,最快一月,最慢四十九天可達,中間不乏有水流湍急,地形險峻的地段,許多船家有去無回,比陸路危險許多。
不過我父親從小就帶我走過這段水路,所以我能安全的通行,倒是沒有遇到過你說的什麼妖鬼異事。」邱娘道。
宋玉善只當是她運氣好,又或者是普通人,沒有撞見那些事,便又問她郡城的情況。
「我只在郡城的碼頭停留過,光一個碼頭,就比我們整個扶水縣都要大了,還有那大江,一眼都看不見對岸,江上往來的樓船,有的比我們縣裡最高的樓還高,十分壯觀……」
邱娘講的繪聲繪色,宋玉善和金大都聽得入了迷。
只聽她講碼頭和大江上的景象,都可窺見郡城繁華了。
第31章 作坊
邱娘很快便將船劃到了下遊河心。
宋玉善按婆婆的吩咐,把骨灰撒在了此處,任扶水裹挾著遠去。
青州地圖上,扶水最終匯入了大江,臨江郡城便在扶水河與大江交匯處。
如此,婆婆也算能隨著水流先她一步,返回家鄉了。
撒完骨灰,宋玉善在船上遙望南方許久,才讓邱娘返回。
終有一日,她也會去郡城的。
到了渡口,宋玉善付了約定好的一兩銀,還問邱娘:「我見你魚簍編的甚是精巧,想來捕魚的手法也不差,日後家中想吃魚,可否來找你買?」
邱娘明白這是想照顧她的生意,不過這和之前不同,她沒有推拒,反而很高興:「想吃魚了提前一日來渡口找我說一聲便是,我現抓了送上門去,保管新鮮肥美。」
可惜她今日沒有捕魚,否則定要送她兩條嘗嘗。
宋玉善告別了邱娘,與金大一同歸城,欲往福滿齋用午膳。
半道上又遇到了回南郊家中的楊夫子。
楊軒見到宋玉善倒是很有些喜形於色:「宋小姐,敢問書局何時開門?我急著再去尋些詩篇。」
書局已閉門月余了,對上楊夫子期盼的目光,宋玉善摸了摸鼻子:「明日必開。」
楊軒得了準話,心中大石頭落了地,還表示定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其他等待書局開門的好友和學生。
看著楊夫子較之前輕快了許多的步子,宋玉善當初關書局有多果決,這會兒就有多心虛。
本來不打算給書局找個夥計的宋玉善也有些猶豫了。
若是給書局找個夥計,好處也是很多的,她能騰出更多時間專注修行,還不會耽誤書局的生意。
家中存銀雖足夠她富足過一生,但還想靠這些銀錢做些大事的話,生意也不能荒廢太過了。
只是她一時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便問起了金大:「金叔,你手下有沒有適合在書局當夥計的人?」
金大搖了搖頭:「福滿齋除了帳房和我,識字的都沒幾個,怕是在書局做不來的。」
除了金大,宋玉善也不知道再去找何人推薦了。
她從小跟著父親管自家的產業,認識的人雖多,但真正相熟,了解的比較深的卻很少。
能信任的,都早已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予以重用了,之前不考慮夥計的事,也有無人可用這個緣故。
她用人一向是極慎重的,書局與宋府相連,更是要小心了再小心。
即使金叔說福滿齋里現有的夥計沒有合適的,她去福滿齋用完午膳後,還是仔細瞧了瞧,果真沒有識字的。
留金叔在福滿齋看顧生意,她又獨自一人去了縣北,她們家造紙刻書的作坊便是在此處。
縣北的大小作坊不少,宋家作坊是其中最大也最氣派的。
整個作坊,真正參與生產工作的只有十八人,產出剛剛夠供給書局銷售,但作坊的占地卻比宋府都大。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