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站台外沒走幾步,就看到方母和弟弟方文許迎上來。
這時候的火車晚點一兩個小時都是正常事。
兩人大概在外面凍了許久,從圍巾里露出來的臉通紅,圍巾和棉帽子上掛著白霜。
疾步走來的母子倆一人一個把時萋手裡的行李提走。
「妮兒,回來了。」一句話說完,方母眼眶泛紅。
方文許插話:「媽回家再說吧,這兒人越來越多。」
後頭下車的乘客,和來接站的人擠滿了站台。
方母收了收情緒,連忙招呼:「走,回家。」
再過幾天就是新年,寧北市的街道上到處都是人。
即便新年不停工、不放假,家家戶戶也都得過年,個個忙著準備年貨。
三人到家時,方父和大哥方文鑫還沒到下班的時間。
方母一路上問著時萋在農村的情況。
實際翻來覆去問的這些,平時寫信也都問過了。
時萋不是那種報喜不報憂的人,每天幾點上工,幹了什麼農活,能掙幾個工分,一天的工分核算下來是多少糧食。
掰著手指數的細細的。
把方母心疼的不行。
方文許也悶悶的沒吱聲。
時萋繼續說道:「苦是苦了點,不過也有好的地方。在村里幾乎花不上錢,掙得也夠自己吃喝。」
報喜不報憂,家裡人只會以為你在外面真過得很好,若是只有父母也就罷了。
另外兩個兄弟慢慢就會覺得心安理得。
可能回想起來甚至會說,看,之前還要死要活的鬧自殺。這農村的日子多好!有吃有喝的……
自己受的苦,得讓他們知道。
當然也不能純訴苦。
苦訴的多了,別人也聽的麻木了。
進了家門,時萋打開行李袋子,把凍肉和麵粉拿了出來。
這時候的火車裡也沒有空調,稍微比外面暖和點,也暖和不多少。
加上她那肉是走的前一天臨時凍的。
也沒凍太透,所以現在拿出來軟硬參半的狀態也沒毛病。
麵粉是上一個世界儲存的。
那個時代小麥是給貧民吃的,所以很廉價。
當時的人並不知道要把小麥磨成粉,做法是像米飯一樣直接蒸煮麥粒。
口感當然不好,所以吃小麥的都是貧苦家庭。
時萋那時找石匠訂做了石磨,把買回來的小麥磨了蒸饅頭或者烙餅給徒弟們吃。
這種磨麵的吃法才在附近流行起來。
麵粉她儲存了很多,只是西代村小麥產量極低。
他們這些知青是分不到小麥這樣的細糧。
平時蒸饅頭都是高粱面、玉米面等混合蒸的二合面、三合面饅頭。
方母瞪大眼睛,一時都忘了伸手接過。
「妮兒,你這是從哪弄來的。」
時萋把東西放到桌子上,然後繼續掏西代村山特產。
干蘑菇、山核桃、榛子果、山里紅果乾……
這些在西代村比較常見,但也很搶手,一周左右周邊幾個村子就能把半山腰的山貨擼禿,再往上當然有更多,只是為了這些山貨上去的人很少。
深秋時村里人會去山上採摘,倒也不值錢,一塊錢能買回來一大堆。
這裡面就干蘑菇貴一些,其他的東西都是小孩兒零嘴,大人們不是多稀罕。
她和江淑月都買了些帶回家。
「肉是生產隊分年豬發的,麵粉也是,我沒捨得吃就帶回來了,這些東西是從村里人手裡買的。」時萋看方母合不攏的嘴補充道:「用家裡寄的錢。」
等方母和方文許整理完這些年貨,不由得震驚。
「幾個月就給發這麼多的肉?」方母掂了掂,得有2斤重了,還是肥多瘦少的極品肉。
第80章 七十年代知青23
時萋笑了笑:「那哪能啊,我只分到六兩。剩下的是補錢買回來的,在村里買便宜不少,只補了一塊錢。」
方母舒了口氣,這可以理解。
不說別的,就這豬肉的品相,在供銷社裡是要搶破頭的。
基本上落不到他們手裡,而且得一塊八一斤。
黑市上興許能買著,不過價可就高了,至少三塊錢。
還有麵粉,有了這幾斤麵粉,再加上家裡攢了幾個月的。
今年能吃上純白面的餃子。
還有干蘑菇,這可是好東西。
到時候蒸一鍋棗饅頭,再包上包蘑菇,這就是兩樣禮。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