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駒語帶敬畏憧憬,朝上拱了拱手,然後說道:「你可以去找太子殿下!當今天下,想來也只有太子殿下不歧視我等夷人,不視武功如草芥塵埃。」
第41章
九月廿三,趙昕來到了自己名下的汴梁報社總部。
這次並沒有什麼特殊的事要辦,只是為了給他目前最得力的班底發福利。
畢竟華夏的管理學的精髓在於功歸於上。
雖然中層幹部多半是因為大老闆的意志罵你,但這種場合大老闆一定隱身,或者直接不在場。
而發福利,尤其是重大福利,大老闆必定會隆重登場,並在頒獎時親切慰問勉勵,以讓全體員工深切感受到平易近人,心中還是有著公司員工的為基本目標。
而本朝的厚養士大夫還體現在休假上,什麼春節、寒食、冬至通通放假,正牌公務員光落到紙面上的假期就超百天。
雖然並不是全部能落實,但光是看著就幸福感滿滿。
所以民間才會將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詩廣為傳誦。
因為相較於普通百姓需要櫛風沐雨,全年無休地討生活,當官的簡直是躺在官印上睡大覺。
相較之下,在汴梁報社總部的這些舉人進士們堪稱條件艱苦。
作為官員預備役的他們在報社還未走入正軌的初期籌備期,常常要一人身兼數職,像個被不斷抽動的陀螺連軸轉。
哪怕現如今已經走入正軌期,在嚴格的沙汰下,人手還是不敷使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少得可憐的三天假期。
而且根據報社現今的擴張速度看,這樣艱苦、容易令人心生怨氣不平的條件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因為趙昕如今還做不到削減官員過濫的假期,所以猛猛撒錢成為了他目前凝聚班底的主要方法。
更何況如今民間風傳報社後頭站著的就是他這個太子,在報社內工作能三五不時見到宰執一級的高官,導致人競投之。
報社跟前立的搜集信息新聞的大木箱常常塞滿了自薦書,直到負責搜集輿情的王中閔在木箱上釘了自薦書入此箱者,本報永不敘用的小木板,情況這才稍有好轉。
說難聽些,如今報社中匯聚的這些人都是衝著他這顆梅子來的,所以他必須得三五不時是露露面,好讓大家解渴。
「李和正,入報社三月,撰稿三十五篇,錄用十二篇,其中頭版一篇,次版六篇,得錢一百三十五貫,排名第九!」
「鄭從通,入報社四月……」
外間的唱名聲,銀錠落在木托盤上的沉悶聲,還有人群聚集在一起的的恭賀和討論聲,如同一首無規律、但分外和諧的協奏曲,直直傳入主屋內。
今天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一眾重臣都不在,主屋內就只有趙昕,和現如今被東京城百姓戲稱為十四宿的報社明面創始人。
他們是當初在都亭西驛圍攻賀從勖的主力,成功讓趙昕注意到了他們。
於是趙昕在派皇城司觀察了他們行為,打聽了過往的人品口碑後,認為可堪一用,遂派薛澤將人收入麾下,把建立報社的任務給丟了過去。
雖然現在看汴梁日報如日中天,其餘四份報紙緊
緊跟隨在身側,如護衛者一般保駕護航。
就算是銷量最低的邊報,也能按著東京城內其它小報錘。
如今的東京城中已然有一日不看報,便覺落於旁人,思緒不暢的說法。
梁鶴甚至訓練皇城司兵卒的時候,通過有人在高價收購往期日報的消息,反手捉了四個遼國探子,兩個西夏探子。
但回首一看,報社的建立真是十分艱難。
趙昕只負責了收購與提供大方向,旁的諸如整合人員、釐清帳目、消息渠道維護、供應商招募等事宜,都是以胡琛為首的十四人從無到有的一點點摸索建立起來的。
趙昕很多在時人眼中不切實際,連范仲淹都會驚嘆的「文意質樸,針砭時弊,無有淫詞浪語奪人眼球」的超高要求,都硬生生被他們給攢了出來,並且一直堅定地奉行著。<="<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