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間那個必是審認了,我就記得他那肚子,能頂三個我!」
在守城兵卒七嘴八舌的拼湊下,束縛在高木架上七個人的身份很快被確認了,皆是與韋州有著密切交易關係的馬販。
確切來說,是走私西夏良馬,尤其是朝中極度缺乏未騸良馬的馬販。
沒有更多的語言,隨著一聲長哨,七個袒露著胳膊的壯漢揮舞起巨斧,連人帶木架給攔腰砍為兩截。
血、腸、各種內臟流了一地,又逐漸被飄落的雪花給覆蓋住。被拉長的夕陽餘暉同血混合在一處,竟有些分不清是誰更紅。
目睹了一切的薛澤臉色鐵青地問區希范:「區知縣,咱們現在該怎麼辦?」
在殿下身邊的那段時間裡薛澤學到了很多從前不會在意,甚至聽都沒聽說過的知識,後者中就包括他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一段話。
商者逐利而走,如同萬物都追求水源。一旦有利可圖,他們的膽子就會大起來。
當利潤達到一成時,他們將去到任何地方;當利潤達到兩成時,他們將十分活躍;當利潤達到五成時,他們將鋌而走險;而當利潤達到一倍時,他們敢於踐踏人世間的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三倍時,哪怕會上斷頭台他們也在所不惜。
在後來的外放過程中,薛澤曾反覆印證這句話,然後驚訝發現無一不符。
這七個敢於向他們出售未騸良馬的馬販,就是被超百分之三百的高昂利潤給吸引過來,經過長期接觸後建立了穩定的貿易往來關係。
雖然按照殿下的說法,只要高昂的利潤擺在那,不愁沒有要錢不要命的人接替他們繼續走私良馬。
但如果他們不對這七個大馬販被當面殺死一事做出反擊,勢必會給潛在的交易者留下不能扛事、軟弱的印象。
中間的空窗期會大大延長不說,交易量也必定會隨之減少。
他如今之所以還留在韋州,就是因為身上還有搜集良馬的差事沒有辦完。
即便拋開搜集良馬一事不談,都被這麼挑釁了還無動於衷,對軍心士氣也是一大打擊。
所有人都在等區希范這個主帥的反應,而區希范在思索許久後,居然問出了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問題:「縣中前幾日是不是捉了一群地盜?他們現在關在何處?」
第76章
所謂的地盜,指的就是通過挖掘地道進行偷竊行為的賊。這些人常與衙門的倉吏有勾結,將倉庫中的東西用地道運出去販賣。
或是膽子更大些,連收買倉吏這一步也省下了,絕不讓任何中間商賺差價。
不過因為手段高明,很少能夠被偵破行跡,所以也就成就了「陰兵借糧」這一市井傳聞。
因趙昕提議派出台諫官去往全國各州府查察倉儲的緣故,這些人沒了來錢的門路,又害怕留在原地有一天會被順藤摸瓜一鍋端了,因此或是金盆洗手遠遁他鄉,或是遷往偏州遠縣另覓機會。
其中就有一伙人就在聽說了韋州近來商貿發達,常有巨賈出入的事跡後動了心思,經過多番踩點,將主意打到了城中唯一一家櫃坊上。
這些人專業技能的確極強,竟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挖出了近三十丈長,能夠讓單人在其中暢通無阻,貫穿兩座院子的地道,終點赫然是櫃坊的銀庫內。
而且挖掘時間還是選在天氣一日冷過一日,到最後一鋤頭下去只能在土上留個白印的秋冬時節。
若非那日櫃坊中招了新夥計,老人們想給新人一個下馬威,故意讓他們去搬櫃坊中的壓倉銀,恐怕這些人早就逃之夭夭,又給世間留下一段傳說。
包拯與薛澤對視一眼,都清楚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疑惑,實在是不明白在如此緊張的戰爭對抗氛圍中,區希范提起那幾個無足輕重的賊是什麼用意。
雖然他們的涉案金額很高,屬於大盜之列,但終究沒能逃出盜的範疇,在社會鄙視鏈中比刺配充軍的人還要低。
在包拯與薛澤的的認知中,能同時和盜賊和戰爭扯到一塊的也只有信陵君竊符救趙時的雞鳴狗盜。
可信陵君那時候是要騙開城門儘快跑路,你區希范當前的第一要務可是堅守城池,完全沒有可比性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