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太后聽兒子把晚膳時的事情講完,長長的護甲在圈椅扶手上輕輕敲著,蹙眉思索。
小皇帝駕臨景仁宮,關心兩個弟弟,似有拉攏之意。定然是有人教他。
不是她瞧不起小皇帝,實在是那孩子從小就沒展現出什麼過人之處。
作為先帝嫡長子,先帝在世時,還是給過他一些機會的。但那孩子都表現平平。
學問不好也就罷了,那孩子最讓先帝不喜的便是,他跟先帝不親。見了先帝像是耗子見了貓似的。
相比之下,自己的兒子和先帝之間就格外親近,小傢伙是父皇寵著長大的,對父皇的孺慕之情一點不帶摻假。
在這樣的對比之下,先帝如何能不偏向小兒子?
可惜先帝至死也沒有下定決心立儲,只因高祖定下的規矩,立嫡立長。
身為嫡長子的先帝當年也正是因此才能名正言順繼承大統。否則以先帝的資質和功勞,未必能爭得過屢立戰功的幾個弟弟。
這樣一來,先帝若是立韓旭為太子,便是在打他自己的臉。
雖然先帝在位時已經把他下面的幾個弟弟收拾的差不多了,不會再有人跳出來質疑先帝繼位的合法性,但日後史書之上如何議論可就不好說了。
先帝駕崩後,無論謝家拿出多少先帝寵愛幼子的證據,也抵不過祖宗規矩。
謝太后無可奈何,甚至恨先帝無能,為了他自己的名聲,不僅耽誤了韓旭,甚至動搖了國本。
先帝在天有靈,看到如今這局面,估計悔得腸子都青了。
小皇帝對攝政王百依百順,但攝政王巴不得皇家兄弟離心,之前的一系列安排也都是在激化小皇帝和兩個弟弟之間的矛盾。應是不希望他主動關心弟妹。
除了攝政王,能說服小皇帝的,就只有長公主韓若年了。
可韓若年不也同樣把攝政王當恩人嗎?
而且她對自己這個繼母的防備更深,長公主自詡先帝嫡長女,六歲之前是被郭皇后千嬌百寵著長大的,傲氣刻進了骨子裡。
她寧願被冷落,也不願討好自己這個繼母。
先帝在世時,謝太后還要做出慈母的樣子給先帝看。先帝駕崩後,她也懶得搭理那丫頭。
說出去大家只會覺得長公主這個當女兒的不敬嫡母,壞的是她自己和小皇帝的名聲。
「母后,母后,就讓我去吧?」
思緒被打斷,謝太后看看抱著自己手臂撒嬌的兒子,抬手虛點了點他額頭,「你就知道你自己,就不管母后了?」
「皇兄說,本該奉母后一同去避暑。可惜攝政王沒提。」韓旭說著哼了聲:「皇兄也太聽表兄的話了。」
一旁侍立的陳嬤嬤忍不住道:「娘娘,攝政王實在是太欺負人了,他將陛下、長公主和鄭王都移去北苑,莫非是想對娘娘和吳王殿下動手?」
「又不是他讓鄭王去北苑的。」謝太后皺眉。
「沒有攝政王默許,陛下好端端的為何會去邀請鄭王殿下?」陳嬤嬤道:「剛剛吳王殿下也說了,陛下去景仁宮之前剛見過攝政王。」
韓旭點頭,「皇兄說他正睡午覺,攝政王就去乾清宮找他了。」
謝太后聞言,心下一凜。這也就能解釋小皇帝為何反常了,果然是聽了攝政王的吩咐。
韓旭也皺著小眉頭冥思苦想,「不對,可是皇兄也讓我跟他一起去啊。」
「因為攝政王料到娘娘不會讓殿下去。」陳嬤嬤笑道。
謝太后頷首,若是小皇帝想拉攏兩個弟弟,自己當然不會讓他得逞。
但這若是裴見戚安排的……謝太后眯了眯眼睛,她沒有立刻做決定,而是吩咐陳嬤嬤,「明日叫長公主過來,哀家有話問她。」
本朝以孝治天下,按理晚輩是該每日到慈寧宮來給謝太后問安的。
但謝太后跟長公主和小皇帝的關係是眾所周知得差,她也懶得做樣子。索性以自己喜清淨為由免了每日問安,只初一十五走個過場。
韓若年聽說慈寧宮母后要見她,頓時如臨大敵。
她問那來傳話的宮人,「母后是只叫本宮過去,還是也叫了常寧宮的二妹妹。」
常寧宮是張才人母女所居之處,二公主韓若華今年六歲,是先帝最小的孩子。
「回稟殿下,張才人每日都帶著二公主去請安,不用太后娘娘請。」內侍道。
這話就是在說韓若年對嫡母不孝。韓若年抿了抿唇,是她說喜歡清淨。如今又何必拿話刺她?
但她也沒說什麼,只道;「本宮知道了,一會兒便去向母后請安。」
等那內侍走後,她身邊的大宮女繡屏立刻道:「要不要去和陛下說一聲?」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