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民國狸花貓,她贏麻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男主在成功潛伏下來之後,即便遭遇生命安全的嚴重威脅,也不肯離開。

原因在於,除了他以外,再沒有繼任者可以做這個潛伏的工作了!那個時候,像魏若來那樣的金融人才是極其罕見的。

因此,整個上海交通站不計一切代價也要保住他:

女主蘇漫漫的主要任務是偽裝成一個富貴的花瓶,幫助他潛伏;而另一個重要蘇辭安的任務則是要保護他的安全......

由此可見,信孚交易所潛伏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從一開始,男女主的潛伏工作就遭遇了多重危機,反派一個比一個強,他們的運氣卻並不太好,意外頻出,還有豬隊友作妖......

沒有誰是天生的王牌特工,大家都是需要成長的,尤其是在那種複雜詭譎、難以分辨敵我的環境裡。

1937年的上海,兵臨城下、資本多空獵殺、殊死爭奪同時登台,近代史上最黑暗歷史的開啟......

此刻的上海,如同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前夜,群星閃耀在最黑暗的時分。

誰是為敵人偷偷打開城門的人?誰又是覺醒的抵抗者?

第54章 彩蛋:1937–1938年中國時局大勢

在小說的主要情節推進之際,1937—1938年的中國正經歷著天翻地覆的動盪與災難。以下為這一年的時間線大事件簡述,幫助寶子們理解故事所處的時代環境:

1.由盧溝橋事變到全面抗戰爆發

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日軍在北平(今北京)郊外製造「盧溝橋事變」,進而挑起大規模侵華戰爭。此前中日兩國已有局部衝突,但此事成為日本全面進攻華北、並波及全國的導火索。

日軍憑藉機械化優勢與國際形勢默許,短時間內占領平津地區(北平、天津)及華北要地,威脅山西、山東,國民政府被迫把抵抗重心南移到華東與華中。

2.淞滬會戰:上海淪陷

1937年8月,日軍又大舉進攻上海,試圖以最短時間摧毀中國近代工業與經濟中心,也扼住長江下游要塞。國民政府調集精銳部隊在上海外圍與日軍死戰,史稱「淞滬會戰」。

中國軍隊在上海地區的頑強抵抗持續三個多月,付出巨大傷亡,但最終因火力與兵器落後、日軍增援壓境而失利。到同年11月上旬,上海淪陷,大批中國守軍被迫撤退,租界區也被日軍勢力包圍或滲透。

作為近代中國經濟與金融重鎮,上海失守對國民政府在財政、外交、軍力士氣上均造成嚴重打擊,也讓日本取得重大戰略與資源優勢。

3.南京失陷與國民政府西遷

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

淞滬會戰失敗後,日軍乘勝直逼南京。12月13日攻陷南京,隨後發生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創傷,也引發國際社會一定程度的譴責。

國民政府被迫西遷

國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緊急撤離,主要機關先遷武漢,後又繼續轉移到更西南的重慶。此後,中國抗戰重心轉移到大後方。東部沿海與華中的大城市多半陷於日軍之手,但華中、華南以及西部地區仍在國府控制範圍或與日軍拉鋸對峙。

4.中國各派力量的戰略變化

(1)第二次國共合作

-在民族危機加深的背景下,國民黨與共產黨在1937年秋達成協議,原本對立的雙方暫時走向合作,共同對日作戰;

-共產黨部隊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等,配合正面戰場進行游擊破襲,不斷擴大敵後戰場。

(2)經濟與物資困難

沿海與重要工業城市的淪陷令中國經濟更加脆弱,戰爭物資緊缺;

國民政府面臨嚴重通貨膨脹、財政赤字,海外籌資與國際援助成了必然需要。

(3)外交與國際援助

中方希望美英等國對日本施壓,但當時西方主流政策多傾向綏靖,未對日本作出實質干預;

蘇聯與德國一度在武器供應上有些短期操作,但尚未系統或持續。

5.1938年的華中僵持與戰局調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