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田間地頭的活,張大柱一個人起碼承擔了一大半, 這也是前世張大柱身子早早就熬壞了的原因, 做的多、吃的又跟不上,長久下來可不就不行了嘛。
冉佳儀到來之後,也就沒有縱容張大柱再這麼死命幹活了,時不時還給他補補,也不至於讓人虧了身子。
說起來, 張家四個男人,除了在外讀書從來不參與勞作的四弟之外, 張父年紀還沒有大到幹不了活兒,張二柱年紀也逐漸大了起來,張大柱確實也不需要再這麼勞心勞力的。
而且, 張家賺來的錢財, 多數都是用給四弟讀書, 其他人都是不大花錢的, 就是現在張家唯一一個孫輩,過得日子也就一般般了,並未因為長子長孫的身份有什麼優待。
可以說,是真正的舉一家之力供一個讀書人。
張大柱的犧牲完全沒有給自己爭取來任何的利益,但是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張家現在還算平靜,是因為還沒有什麼大的利益糾紛,而再過幾年,隨著各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家、乃至子女,矛盾也會越來越多。
說到底,這種犧牲自己利益、供別人讀書的行為,只有在見到切實利益的時候才能長久,而一個窮秀才帶來的遠遠不夠彌補這份犧牲。
這才是張家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的原因。
尤其前世在後來,隨著二房分家出去單過、張父逐漸老邁之後,一大家子的壓力都積攢在了老實的大房一家子身上,逐漸壓垮了大房兩代人。
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冉佳儀心裡也清楚,只有兩種解決辦法。
一種就是如同二房一般,直接分家,甩開讀書郎的大包袱,另一種就是乾脆直接斷掉四弟讀書的道路,那樣自然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包袱了。
只是,這兩種辦法都不是輕易能實現的。
冉佳儀很是頭疼,但這也急不來。
因此,冉佳儀來到這裡之後,也沒有大的動作,只是略微改善一下自己一房的生活條件罷了。
而接下來,二房也即將成婚,大房的壓力相比想必會少很大一部分,冉佳儀暫時也只能這麼期待一下了。
————-
花媒婆帶回來的好消息,讓原本氣氛略為緊張的張家,也有了幾分和緩的跡象。
此時正是農閒的時候,家裡索性無事,張母將人選定了下來之後,便也準備開始將事情辦起來,畢竟兒子年紀也不小了,更何況,明年小兒子就要參加考試,事多、花錢也多。
兒子娶親到底是喜事,即使兒媳婦的人選不是特別滿意吧,但張母還是熱熱鬧鬧的辦了起來,也是希望給來年小兒子的首次考試帶來一點喜氣。
雖然之前李家就說過不要聘禮,但是,張家也是要面子的,里子可以沒有,面子卻必須要有,因此,聘禮應該有的小東西還是有的,只是不會有真金白銀,這些東西也是要帶回張家的。
張母就這樣忙了起來,連帶著冉佳儀這個作為大嫂的也要跟著忙起來。
在謝家的幫工日子就這麼結束了,冉佳儀正式回歸了張家。
至於原本記帳的活,冉佳儀交給了謝家二嫂,腦子靈活的人賺的也快,冉佳儀走後,謝家三嫂也走上了一起去擺攤的道路,一家人也算是齊全了。
這時,也顯露出將生意交給娘家的劣勢了,到底不是自己手中的,張家才不會那麼在意呢,但是冉佳儀也想得開,交給娘家還有得便宜占,要是真的交給了張家,那就全進了張母的荷包了。
而且,娘家占了她的便宜,總要給她撐腰吧,就是原本對她沒有什麼感情的三個嫂子,過去那段時間,對於冉佳儀的態度也好了不少。
這就足夠了,至於賺錢的生意,只要有機會,冉佳儀覺得自己總是能想到更多的。
在張家的緊鑼密鼓下,張二柱的婚事就這麼提上了日程。
張家給李家的聘禮其實也很寒酸了,除了面子上必須要有的一些,聘銀是一分也沒有的,更為尷尬的是,李家姑娘據說也不會有嫁妝。
面上倒也真真的門當戶對了。
至於私下裡有沒有,那就不好說了,畢竟之前李家之前可都是由這個大女兒做主的。
冉佳儀作為一個過來人,實在也知道張家這樣的情況,有嫁妝也算不得什麼好事,可是,明面上的嫁妝也是有好處的。
對於一個女子來說,嫁妝是女子唯一的正當財產,至於其他,不管是婚前帶來的、還是婚後自己私下賺的,只要上面的大家長沒有同意,那就不是正當財產,都可以歸做夫家的財產。
也就是說,夫家其實有權利隨時剝奪的,只不過,一般人家不會做到這個地步,畢竟那樣場面也就鬧得太難看了。
原本冉佳儀的嫁妝已經花去了好幾兩銀子,但是,在娘家謝家開始做生意之後,謝母也沒有虧待自己的女兒,除了每日的工錢之外,也額外給了她不少,冉佳儀全部攢了下來、當做自己的嫁妝補了起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