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十公主和胞兄十二王子的母妃並不受寵,十二王子早早被派去了玄陰山,結識了當時鎮守宣慶府的先王,二人雖國別不同,卻政見相同、脾性相投。」
「十公主長大後,出落得如同雪蓮花,又能騎擅馬,求娶之人從端明門排到柘枝城外,可十公主都看不上。她說,要嫁就嫁一位蓋世英雄。」
「後來,在十二王子和先王的努力下,兩國聯姻結盟,先王作為使者跨越草原到柘枝城求親,為自己嫡出的五弟元琮求娶十公主,十公主卻一眼看中先王的英雄氣概。」
「汗王也十分欣賞先王,對他說若娶了十公主,北宛必會傾盡全力讓十公主成為王后。又過了半年,昇陽傳來消息,聯姻對象變成了先王元珙。」
「娘娘比先王小十幾歲,嫁到昇陽才知道,先王已娶了崔娘娘、兒子都生了倆。」
「一入翊宮深似海,初到昇陽時,娘娘文化習俗全然不通。崔娘娘卻是先王青梅竹馬的原配夫人,出身高貴、能文能武、與先王琴瑟和鳴。這樣才貌俱全的人,自然心高氣傲,對景和宮未免有些……娘娘倒要忍讓她三分。」
「後來有一回,娘娘屏退我們,不知同崔娘娘說了什麼,崔娘娘便不怎麼來景和宮挑事了,人前也待娘娘頗為恭敬,只守著浮玉宮同先王恩愛。」
「先王雖盛寵崔娘娘,卻也未曾虧待娘娘,該有的體面尊榮樣樣不缺,娘娘嫁過來久了,倒也生出些些夫妻情分。」
「過了幾年,便有了您和五公主,一胎雙生,呱呱墜地時本已日暮,天邊卻突然綻出萬道霞光,正好落到陽華山凰羽寺的屋脊上。那以後的事,您便都知道了……」
元旻斂眉陷入沉思,春羽往外一瞥,起身道:「這些個陳年舊事,殿下若是想聽,什麼時候傳奴婢都成,阿七…姑娘已等了有會兒了,奴婢也該告退。」
「姑姑不必走,有些事,需傳她來一併問清」,元旻抬眼看了看湖邊,淺淺抿了一口茶,「這茶有些涼了。」
春羽忙說:「秋深露寒,殿下移步書房如何?」
元旻點頭道:「也罷,昨晚受了些風寒。」
春羽會意:「那奴婢吩咐小廚房,煎兩碗濃濃的薑湯來。」
.
阿七在八月初回過昇陽,受命潛回王宮探查昭王過世的真相。
元旻是從一年半之前開始探查的,阿七多次受命,率飛廉七星屢屢往返兩國邊境。
她先去了上陽,平西侯府已改換門庭,因三年前護主不力,武家滿門獲罪、被褫爵罷官。那血腥的一夜,最終以上陽府邊戶副都督姜榷率援軍擊退突襲結束。
可那晚突襲的精兵歸屬何郡、率領者誰,至今未有線索,那些人就像憑空出現,屠殺了一場,就消失於世間的鬼魅。
上陽府邊戶副都督姜榷升了官,成為總都督,授爵平西侯。看似從中獲利,他卻在升職之後,請命起復武家五郎武煥為邊戶使,職級僅次於都督。
姜氏族中子弟也並未飛黃騰達,叫的上號的只有鴻臚寺少卿姜環——此次訪榮副使,以及洺州刺史姜娥。
她又去了臨梁郡,在他們被截殺的那個山坡、往前十里的沙溝驛,翻出了被暗殺埋進後山的屍骨,未完全腐爛的外袍上繡著「上陽」的字樣。
臨梁侯裴世安,支持元琤繼位的三姓之一。
「除了裴、宣、聞三姓,支持元琤繼位的世家極多,不必細說」,元旻支頤沉思,「除非那種升遷極快的。」
大翊門閥世家傳承千年,盤根錯節,數代國君首先學的為君之道,便是在各世家周旋制衡。
昭王自征和七年起,開始擢拔優秀的寒門子弟,並在各郡縣開設選文堂與演武堂,三年一文試、兩年一武選。過後十幾年,朝中鸞翔鳳集,更是湧現大批只忠於國君的純臣,一時盛況空前。
元琤竊國之後,立即廢除了文試武選,底層升遷途徑日漸凋敝,唯有攀附世家以求舉薦。新政實施僅十餘年,寒門子弟尚未成勢,甫一恢復舊制,便被聯手排擠出朝堂三品以外。
元琤上位之後,族中子弟多得起用當屬裴、聞兩家,至於宣氏與崔氏……
宣氏乃昭王母族,昭王即位後卻更器重武氏和崔氏,待宣氏不過平常,宣氏應當只是政治投機。
阿七忽又想到一事,搖頭道:「先王入殮之時,元琤圍了宮禁、帶了十多名親隨闖入靈堂,是大殿下千里奔襲,殺出一條血路,挺身護在先王靈柩之前。」
元旻瞳孔一震:「闖入靈堂?」
阿七點頭:「元琤是想靈前即位,當時在場的,除了太后、鄭夫人、大殿下及六殿下,其餘幾人,包括先王託孤的太傅常大人、太保林大人、閒雜宮人等皆已被滅口。」
春羽後怕地喃喃:「娘娘英明,先王發喪之前就將奴婢、夏蘭、秋菊、冬雪四人關入一所荒蕪的偏殿。」
「過了不知多久,奴婢都不大會說話了,突然有人將我們放出來藏入水缸運出宮外,帶出來的包裹早已收拾好了,有金銀細軟,還有北宛、榮國、大翊的通行符節。」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