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世上最自傲的,就是那些男人們。比男人們更自傲的,是那些手握權勢的男人們。
更何況還是皇帝?
皇帝剛剛登基,就立刻優待凌家,同時再三詢問凌嫚熙近況的時候,凌家就感覺到情況不對了。
彼時他們有兩個選擇,要麼當機立斷讓凌嫚熙與霍公子立刻完婚再把他們遠遠送走。要麼退掉婚事,讓凌嫚熙進宮為妃。
問題是,這兩個選擇都很危險。因為沒有人知道皇帝究竟是記恨凌家當年的拒絕,還是當真對凌嫚熙情根深種。
凌家並不是只有凌嫚熙一人,就算能把她遠遠送走,那其他人呢?違抗聖意,視為欺君,除非皇帝講道理。但今上顯然不像先帝那麼講道理。
更何況凌家能逃,霍家呢?
霍家原本就是從南方逃過來的,再逃一次?
而若是進宮,也不是一個好法子。
沒有人知道當她進宮後,迎接的是皇帝的寵愛還是報復。畢竟她已經二十有四,在世人眼中,並不是最鮮艷的年華了。
凌家兩難,霍家無措。
最後是凌嫚熙站出來,她說,不論要做什麼決定,都要先把皇帝的態度弄清楚。她要先見一見皇帝本人。
於是在兄長的安排下,凌嫚熙見了皇帝。
見完之後,她便向霍家提出了退婚。
次年六月,凌嫚熙被抬進了宮中,一進宮便被分為妃。
她的堂姐進宮十年,也才因生育五子兩女,成活四人,封了淑妃,兩相對比,可見宸妃盛寵。
宸妃進宮之前,便定過親事,還與未婚夫兩情相悅,此事人盡皆知。
按理來說,皇帝對此事應當十分介意,但事情就是那麼奇怪,皇帝或者並不真正介意,或者只是假裝不在意,但不論如何,他至少表面上一直十分磊落,從未對霍家,尤其是那位霍公子進行打壓。
甚至有時候,他還對他們委以重任,表示對凌家與霍家的信任。
就連後宮那些趁機製造流言,想要往宸妃身上潑髒水的人,也往往偷雞不成蝕把米,根本傷不了宸妃分毫。
哪怕是凌嫚熙死後,皇帝對霍家,也頂多是冷落,而從未降罪。
這對一個心胸狹隘生性多疑的皇帝來說,實屬不易了。
外人大約非常難理解,但身為她最愛的兒子,肅王卻很清楚,他的母后,就是有那麼一種神奇的能力。她能夠讓所有人在她面前保持體面,即便是偽裝,也想努力當個好人。
她是如此榮耀光明,使得你但心中生出一點陰霾,都會自覺形穢,開始下意識自我檢討。
據說,德昭皇后還在的時候,宸妃還是妃子。她曾經半夜三更,套著麻袋把皇帝從宮中偷了出去。然後倆人手牽著手,在元宵燈火漫天的街頭猜燈看戲。也曾在夏日炎熱的午後,帶著皇后與太妃,在月照池裡教她們鳧水。
她是自在的,快樂的,充滿了活力與熱情。
她的心厚重而寬廣,小小的宮廷根本關不住她。
或者關得住,但她就是有那個能力,讓身邊的人相信她,取悅她,靠近她。
皇帝對她的感情,不能算是一種沉迷,更像是一種嚮往。那些他拉攏不了的英才,他成為不了的天驕,那些他永遠無法獲得的才能,人人稱讚的美貌與讓人折服的魅力,在她身上具現化。
仿佛靠近她,得到她,成為她,就能成為那樣的人。
那些年少時的遺憾,苦學不經的挫敗,被父皇一次一次審視的惶恐,讓人失望的卑微,能因為她的贊同,而得以改變。
少年時的顧珩是很幸福的。
他一出生就得到了皇帝最濃烈的愛。
後來德昭皇后仙去,宸妃封后,皇帝差點就直接封他為太子。
只是當時他實在太過年幼,加上外面又開始鬧起了時疫。太后擔心襁褓中的幼孫被儲君重擔壓住了福氣,不贊同立刻封太子,就算要封,也要再等幾年。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的生母先孝憲皇后自己不同意。
顧珩雖是她親子,但她和先帝一樣,更看好聰慧又勇武的福王。認為即便要立儲,也是要立先帝中意的福王才對。
於是這立儲一事,便被耽擱了下來。
但即便如此,顧珩也是整個宮中身份最為尊貴,也最受寵愛的皇子。
人人都說天家無父子,這句話在他身上,至少在那時,是完全不正確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