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勤奮在天賦面前一文不值。

所幸大阿哥騎射功夫與太子不分伯仲,皇上御駕親征,太子被牢牢綁在監國位置上動彈不得,等於將軍功讓了出來。

這也是明珠看好大阿哥,並且願意押寶原因之一。

大清以弓馬得天下,八旗不看出身,只看軍功。

不然太祖薨逝之後,留下那麼多嫡子,為何最後是庶出太宗皇帝繼位。

另外皇上有春秋,而太子鋒芒正盛,太子越強,皇上越容易生出猜忌之心。

六年前皇上御駕親征噶爾丹,太子監國幾乎沒有紕漏,唯一可指摘的是自作主張救了災。

政令下達之快,到位之精準,救災之及時,便是皇上親自來也不過如此。

太子過分優秀,既說明了皇上教子有方,也向世人證明朝廷有皇上沒皇上都一樣,太子早已具備了治理國家的能力。

只等皇上駕崩繼位。

要知道那年太子才十六歲,皇上也才三十六歲。

所以才有太子奉召侍疾,遭皇上訓斥,中途被遣送回京的事件。

皇上對太子戒心早已有之,按照歷史發展規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加深,直到全線崩盤,廢黜儲君。

一切都有跡可循。

若大阿哥能在圍剿噶爾丹戰場上立下戰功,以皇上偏愛平衡術性格,與太子此消彼長之下,未必不能一爭。

大阿哥本錢在軍功上,若這時候被人釜底抽薪,明珠有些後悔搞事情,急急撤回一條讓彈劾御史以死明志決定。

「皇上怎麼說?」明珠站起身問科爾坤。

科爾坤是吏部尚書,不可能看見平級呈上奏摺,除非皇上把他找去說了此事。

科爾坤重重嘆氣,都不敢看明珠的眼睛:「皇上說治理河道是百年大計,總不能因為國庫空虛擱置,同意了陳廷敬所請。」

完了!

皇上今年四十一歲,打完噶爾丹不可能再有御駕親征機會,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

皇上第一次御駕親征的時候,大阿哥才十八歲,難免貪功冒進,幾場仗打下來,功過相抵。

過了年大阿哥二十五歲,正是當打之年,卻因為自己人搞事情丟了上戰場立軍功機會。

明珠跌坐在圈椅中,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緩了半日才道:「來人,更衣,我要進宮。」

「皇上心意已決,明相萬萬不可!」科爾坤幾步上前,顧不得尊卑一下按住了明珠肩膀。

撤三藩,收。台。灣,圍剿噶爾丹,哪一樣不是力排眾議,乾綱獨斷,皇上決定的事,滿朝文武都反對也無濟於事。

當年如日中天的索額圖為何被拉下神壇,明珠又是如何體察聖心得到升遷,到如今有與索額圖分庭抗禮實力,朝野上下心知肚明。

拋開個人能力不談,索額圖靠出身靠太子,明珠所依靠的不過是聖心。

誰忤逆聖心,他都不能。

這一點科爾坤看得明白,傅倫也很快意識到,跟著勸明珠:「日子還長,請明相三思。」

熊蕭更有城府一些,換了個角度勸:「催債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若大阿哥能辦好,照樣可以在皇上面前露臉,說不定還能分治理河道一杯羹。」

雞蛋不能同時放在一個籃子裡,仕途更是這樣,東方不亮西方亮。

「辦好了,還不知要得罪多少人。」傅倫對熊蕭的說法並不贊同。

熊蕭不以為意:「不破不立,再說跟國庫借錢的多是皇親國戚,索黨中人,咱們得罪的還少嗎?」

只要他們一天站在大阿哥身邊,那些人便是大阿哥對立面,也就無所謂得罪不得罪。

傅倫眼前一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還是你想得周全。」

明珠被按在圈椅里,終究沒有起身,卻瞥見科爾坤眉頭緊蹙,不耐煩道:「有話就說,吞吞吐吐的像什麼樣子,還有比這更壞的消息嗎?」

真有。

科爾坤放開明珠,眉心擰成一個川字,人好像瞬間老了十歲。

「催繳欠款不止大阿哥一個人,還有四阿哥和……八阿哥。」他頹然道。<="<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