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別人說話,惠妃已然道:「太子妃高義,劃掉石家二姑娘名字,臣妾說與皇上知道,皇上讓把名字添上。」
什麼高義,分明是不想自家姐妹出醜。
小選不過是選宮女,皇上從來不放在心上,遴選那日也只是過去應個景,坐一坐便走。
若不是有人從中挑唆,皇上又怎會好生生地去看小選名冊,無緣無故把刪掉名字添上。
「你可與皇上說清楚了,石家二姑娘名字是我讓掌珠劃掉的?」先前大福晉被折騰流產,太后就看惠妃不順眼了,如今又見她挑撥是非,心中更是不喜,話也問得硬邦邦。
她不信惠妃把話說清楚,皇上會為了區區小選名單駁她的面子。
惠妃沒想到才過去幾個月,太后又跟她翻臉了,慌忙起身跪下:「臣妾……」
一時語塞。
說真話是她從中作梗,沒拿太后當回事,說假話等於在太后面前告了皇上一狀。
都是千年的狐狸,四妃誰還看不出惠妃在唱什麼聊齋,奈何太后動怒,惠妃起身跪下,她們也得跟著。
皇上御駕親征一去好幾個月,誰都沒理,只賞了太子妃土儀和唐卡吊墜,足見對她認可和重視。
太子那邊治理河道也初見成效,今年夏天雨水比去年還大,年年遭災無定河居然沒有洪汛傳出。
聽說治理完的河床上都能種莊稼。
反觀大阿哥陷在討債泥潭裡拔不出腳來,先與四阿哥扯皮,然後差點和最親厚的八阿哥反目。
惠妃偏偏在自己式微的時候招惹簡在帝心太子妃,不是找死是什麼。
三妃跟著跪下求太后消氣,一個個臉色都不好看。
「罷了,君無戲言,皇上讓添上就添上吧。」太后憐惜地看了石靜一眼,警告三妃,「石家兩房分了家,以後二姑娘是二姑娘,太子妃是太子妃。」
未盡之言是,若二姑娘鬧出什麼事來,與太子妃無關。
眾人齊齊應是。
石靜把自己擇乾淨了,還給了惠妃沒臉,目的達到隨四妃起身,再沒說什麼。
皇上御駕親征,一舉剿滅噶爾丹,普天同慶,早朝上自然是一片歌功頌德。
下朝之後,康熙叫了胤礽和明珠到南書房問話,解監國情況。
胤礽說這幾個月他有一半時間在河道總督府,朝政多半由內閣處理,請明珠先講。
六年前,皇上第一次御駕親征,留了裕親王監國,讓太子觀政。結果裕親王忙前忙後好幾個月,卻因為太子侍疾不用心,全打了水漂。
被皇上訓斥監國不利,里子面子被扔在地上摩擦。
同樣的情況,同樣的處境,誰也摸不准皇上的脾氣,太子推了他出來試探,用心何其陰險。
明珠也沒客氣,把太子誇了一個天上有地上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恨不得親手扶他上位,親眼見證一代聖主明君誕生。
康熙面無表情,又問胤礽。
胤礽謙虛兩句,如法炮製夸明珠。說他多謀善斷,知人善用,帶領內閣將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個人撐起整個朝廷的運轉,毫無壓力。
聽完兩人商業互吹,康熙就知道自己遠征期間留下太子和明珠這對組合監國,再明智不過。
太子忌憚明珠,不敢亂來,一心一意撲在河道總督府。多災多難的無定河,今年平穩度過汛期,河兩岸莊稼大豐收。
明珠更怕太子,不敢搞事情,兢兢業業處理朝政,倒也沒出什麼紕漏。
康熙繼續商業互吹模式,把兩人都誇獎一遍,揮手讓胤礽退下。
明珠也想走,卻被留了下來,聽皇上吩咐梁九功:「把大阿哥,四阿哥和八阿哥叫來問話。」
作者有話要說:
明珠:危!
第68章 找對路
皇上御駕親征,只帶了三阿哥,五阿哥和七阿哥,留了大阿哥,四阿哥和八阿哥在京城替國庫討債。
據說跟去的三位阿哥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三阿哥,不管是帶兵還是糧草運送,絲毫不輸大阿哥。
還比大阿哥沉得住氣,在戰場上的表現十分亮眼。
五阿哥相比三阿哥,雖然表現平平,但因為他從小養在太后身邊,與蒙古八旗更為熟稔,號召力非常強。
七阿哥身有殘疾,不良於行,只在後方督運糧草,做事盡心,沒有出現任何紕漏,也屬難得。
平日有太子和大阿哥珠玉在前,掩蓋了後頭阿哥們光芒。此次出征,兩座大山被搬走,才讓皇上看見其他兒子優異表現。
反觀大阿哥這邊的差事,實在一言難盡。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