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輩子這輩子,都好整潔,說話的功夫,準備趁著最後這點落日餘暉,用那些收起的瓦片在灶間的地面上鋪一鋪,做飯時能少些地面揚塵。
石蛋見了,二話不說也跳了起來去搭幫手幹活。
石蛋正乾的歡實,只聽院外他娘一聲喊:「石蛋?石蛋?死哪去了?趕緊給我回來!」
他期期艾艾看了王景禹一眼,目光憋屈又幽怨,倒像這麼叫喊他的人是王景禹似的。
王景禹好笑:「你娘叫你。」
石蛋磨蹭著不想走,打算著等他娘叫累了回院,他再多呆一會兒就出去。
可惜,他娘挺著大肚子,硬是立在自家院門處,一遍遍的叫喊,不見到他面,就不罷休。
石蛋無奈只好出了王景禹家門,十幾米外的劉氏見了,立馬提著音量數落起來。
是在罵石蛋,也是要旁人聽:「你想死啊!今兒個好好的天氣,不幫著你爹把明日的豆種撿出來,雞圈也不清出來把糞漚上,我一個不注意你就溜出來了?趕什麼新鮮呢?你別以為他今天給了那縣上不靠譜的親戚點教訓,出了風頭得了吃食,但那也是秋後的螞蚱,蹦噠不了幾天!」
「他家要是能過了這個秋,我王劉氏第一個服了軟。隨便你再跟他怎麼廝混!」
兩處院子的院門距離十多米,但兩家的院子只隔了一道一人多高的土牆,說話聲都聽的清清楚楚。
聽著隔牆的中氣十足的嗓音,王景禹都能想像出劉氏特意衝著自己家這個方向,亮著嗓子喊的樣子。
石蛋不服,將他娘往屋裡拉扯:「秋天?秋天咋了?真到秋天糧食不就打下來了嘛!」
劉氏恨鐵不成鋼,磨磨蹭蹭的繼續罵:「收秋收秋,收了秋首先要繳的就是賦糧!他家那點地今年的收成,繳完了夏秋兩輪賦,還能不能剩足來年的麥種都難說,還哪裡夠吃用的?今兒得了點吃食,又能管得了四口人幾天?懂不懂?」
「那咋整啊?」石蛋皺巴著臉。
「咋整?你當這是什麼新鮮事?等你再大點就知道,哪個村還沒有個破產戶或者絕戶了?甚至全村都攤逃大半,留下的全都破絕個乾淨的娘都聽說過!這就是我們農家命,一年又一年,一關又一關,活著都得加倍小心。」
「再說咱家,就不難嗎?」
劉氏蹙眉,她肚裡的娃月份大了,這麼提著氣說話頗費氣力,此時長出了口氣才繼續說下去。
「如今我們可是三等戶,今年派給三等戶的沿納雜變,大哥兒家自是拿不出來。可到時候保正們哪管那麼多,只照著戶籍丁薄辦事,咱家可還得擔著這一大戶的出頭!還有啊……你大伯和爺爺是去支移三年都沒回來,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到如今都沒能從戶頭裡把他們消掉咯,咱家如今戶頭上可還是三個丁。」
「說不定什麼時候,你爹也被扯了去科配。要是時日短些的,倒也認了。萬一是個路途遙遠的或者耗人耗錢的衙前,咱這一家能撐幾時,可也就難說了!」
劉氏最後剜了一眼石蛋:「不是娘狠心,咱也盡力拉扯過了,比他那縣上的親娘舅總強上百倍有餘!」
「可這世道就是這樣,到了這一步,誰也顧不上誰,誰也別怨恨誰!」
石蛋似乎進了堂屋裡,劉氏在門口用隔壁能聽到的聲音說完這最後幾句,也轉身進了門。
王景禹剛剛穿來的時候,從原主的身體上,一直能感受那種消散不去的強大怨氣,對他怎麼這麼命苦、村裡的人不再幫他、二叔二嬸以及舅舅舅母都不管他,好累好苦好餓弟妹好煩……等等。
這幾日下來,這種負面情緒已經基本被他消解的差不多了。
劉氏的話難聽,卻也是眼下的實情。
而她口中說的夏秋兩賦,王景禹也在這些日子,從王母處了解了大概。
在此之前,原身一個十歲的孩子,對這些關節也都不甚明了。
每年的夏秋兩賦,固定是要納糧納絹的。臨南縣地處北方,按北方冬地的標準,大致是中等田每畝收穫一石糧,納官稅一斗,這是秋稅。
夏稅則一般是收錢,或者折成絹、布、麥繳納。
這些都是官家的規定,但在這巡檢官都極少巡尉的偏遠小山村,兩州交界三不管的下縣,裡面的門門道道可就多了。
負責催征的都保正、大保長,乃至鄉書手隨便用點花樣,就能讓一家上等富戶直接跌落至最底層的下等戶、又或者直接絕斷了一門一戶的生路。掌一鄉之事的都保正,雖然只是吏而不是官,但因其長期由固定人員擔任,數十年不易,才更是百姓頭上真正的實權常官。
他家和石蛋家在戶籍上仍是一戶,原主爹和爺爺三年未歸,王二水和劉氏至今都沒能把他倆在戶口薄上的丁口消掉,就是沒能打點通這些個頭目。
她說到的夏秋兩稅,的的確確是他家面臨的下一個生死關。<="<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