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家中的進項便又多了一大筆銀子。
七叔母喜得拿上街,替我和蘭芝又多打了些金器。
「金子好,金子不似穀子,是硬通貨。到哪個,都是能換出去東西的。」
可誰也不知道,往後的日子動盪。
不僅谷價跌了,金子也無人要了。
第27章
朝廷分成了兩派,斗得正凶。
我聽方七叔府里的門客說,如今的朝廷新貴里也有我們徽州人士。
「是叫葉銘臻的,好像也是歙地人。
「他是明德五年的進士,雖不是一甲,卻也是二甲進士,有個好座師。按慣例是要到翰林院裡清修的,可太子急於用人,又不想任用那些老人,這才提拔了來。」
久不聽故人的名字,甫一聽見,我竟恍惚了。
再仔細一聽,居然真的是那個葉銘臻。
門客剛從蘇州來,那地方文英薈萃,士林里的消息也靈通。
「葉銘臻頗得太子的器重,只是他似是和太子身邊的宦官交往過密,並不太受朝廷清流的青睞。」
當今科舉之途,唯有投奔清流,方有高升的餘地。
而葉銘臻此舉,卻是落入了權宦的下流。
但門客捻著鬍髭搖頭:「朝政之爭如猛虎矣,當今聖上已算是長壽,因而牽扯出許多爭端。最終,也不知誰能奪得這天下。」
朝廷的紛爭,向來是不被凡人知曉的。
京城那麼遠,便是敞開門爭鬥,也永遠不會被小民曉得。
我只是聽一耳朵,為囤積做準備罷了。
只是有些驚奇。
小小的狀元坪村,居然真的出了一個進士。
只是不知為何,葉銘臻高中的消息沒有傳到歙地來。
我問了方七叔,他卻道:「這我們都知道,只是他不願意聲張,這才免去了報喜的吵鬧。」
因而,他的母親是不知道的。
我思索了一會兒,卻倏然發現,我與他已經有了數年未見。
如今的他,我也不知道他怎麼想的。
這時,江西卻又出了事。
有個名叫辰濠在江西起兵造反,聲勢很是浩大。
小廝奔進來報:「小姐,老爺,朝廷急調兵平叛,出征的隊伍急需趕製軍服旗幟,以便及時開撥,如今市面上帛價大漲!」
方七叔看向我:「小瑾,我記得前陣子你剛收了一批彩緞。」
我怔愣了:「是……荊州商人販運彩緞入蕪,不幸在途中受濕,發霉生斑,難以銷售。我見這是個良機,用手裡的五百兩,買下四百匹。」
「快,趁此良機,正是倒賣的時候!」
方七叔忙帶著我奔了出去,府里的小廝、掌柜們自發地忙碌了起來。
所有人都知道,賺錢的機會又到了。
忙碌了許久,才將手裡的彩緞拋售出去。
軍旗只要鮮亮,不看品質。
軍服只要耐穿,無需成色。
我因價錢出得低,力壓一眾對手,成功將手裡的彩緞賣了出去。
到最後,所囤積的彩緞竟獲三倍之價。
千兩銀子到手,還未焐熱,秋天,又有蘇州商人販布經過此蕪湖。
剛到蕪湖時,因這人頭上生了痦子,當地大商都不願意和其做生意。
「萬一他是有病,病氣附在布上該怎麼辦!」
唯我幼年看過醫書,上頭恰好談了這麼一樁。
頭上有痦,有時亦是水土不服之症。
因而,我並不懼怕與此商人做生意。
談價格的時候,商人對我也寬讓了許多。
商人同我說:「手裡的布大多已經脫手,只有六千粗布無人問津,我急著回家過年去,小友若爽快,我便以低價售出。」
我那時正獨自在蕪湖。
家中長輩不在身邊,這是我第一次獨自做決策。
可我最後還是花六百兩銀買下了那些粗布。
只因,商者擅賭時運也。
倘若我連這點機會都把握不住,還做什麼生意?
果不其然。
次年冬,陛下駕崩,天下官民皆需服喪。
粗布緊俏。
我將手中粗布賣得紋銀四千兩。
十三歲便成巨富,我的名聲遠震江南。
方七叔很是欣慰:「你的本事,尚在我和德禮之上。」
可我的征途,卻還未盡。
然而,就當我準備大展身手,施展一番抱負時。
異變又生。
江西的起義軍是鎮壓下來了,可四川不知何時又爆發了民亂。
他們說太子得位不正,是謀害先皇而得。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