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出頭鳥是要挨槍子的,這一個樸素的道理大家都懂。
「我明白先生的顧慮。」世子道: 「這也是我為什麼反覆要向先生解釋。首先,我們並不是要有意與西班牙敵對……」
儒望:…………
又來這個是吧?
「其次,我們也一定會盡力保全與英吉利銀行合作的秘密,不會讓貴方受到不該有的波及。如果債券用匿名的方式販賣,應該還是可以糊弄一段時間的。」
儒望愣了一愣,不覺沉默了。
說實話,由大安中樞的官員出面擔保什麼「保密」,怎麼都有一種地獄笑話的幽默感——以海商在京城盤桓多年的經驗來看,大安朝廷的保密制度就和他們高祖皇帝的免死金牌一樣,但凡有一丁點作用,也不至於一丁點作用都沒有,是真正意義上又精緻又高明同時又屁用不頂的鐵廢物,根本不可能有半分指望;但話又說回來,若以儒望與世子打過的這幾回交道來看,事情卻似乎又有微妙的不同——雖然幾回的合作目的不同,但保密性上似乎還……蠻好的?
上虞海戰是不用說了,規模又小信息又少,除了當頭一棒震懾得各地的殖民列強頗為驚駭之外,恐怕沒有什麼人知道戰爭的底細;而中倭海戰……中倭海戰麼,親眼見證、切身體會的人倒是憑空多了一個數量級;但聽說江戶方面被天火燒城驚得魂飛魄散,參與談判的高僧酒井氏被莫名排擠打壓,心灰意冷後遠赴他鄉不理政事,當地只留下了一堆魔王滅世的詭異怪談而已;之後金陵談判雙方交鋒,幕府水戶氏倒是親眼見證了世子凌厲兇狠的嘴臉,但此人在談判中心力耗竭、一夜白頭,回鄉的船上已經是重病奄奄,怕是不久於人世了……
——如此一來,東瀛方面所有的一手資料全部斷絕,唯有荒誕不羈的怪誕傳聞留存於世,史料價值無足道哉;這場戰爭的全部描述,基本只能仰仗於中方的史料。而中方的史料嘛……
據儒望搞到的事後上書請功的奏摺、最權威的總結報告看,公文中提到了十二次「戚元靖」、八次「俞志輔」,五次「海剛峰」以及江浙沿岸官員,而穆國公世子的尊姓大名,只有區區三次。
書寫歷史的人也就書寫了未來。而這個書寫方式嘛……
當然,這也談不上是什麼先進的保密措施,也阻止不了朝廷中樞像個大噴頭一樣的持續播撒消息。但如果仔細考察實質,那大噴頭噴了這麼久,其實也沒噴出多少有用的消息。
如果是這個效果的話……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