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敢。」世子沉默片刻,好像終於反應了過來:「只是我……看不怎麼懂。」

看不怎麼懂就對了嘛!潘印川絲毫不以為異,反而放下心來——這到底是他十幾年心血的積累,上下求索遍查文獻,韋編三絕方成此法,精深奧妙自不待言;就是昔日與張太岳對談,那張翰林聰明絕頂,幾日下來也只能領悟一點皮毛;要是叫一個外行的紈絝一眼就看得明明白白,那才是稀奇古怪呢!

反正整篇文章都是潘巡按一字一句的親筆,從來不怕考校疑問,所以也就欣然開口:

「不知世子何處不解?下官斗膽獻醜,或者還能解答一二。」

世子又默然了片刻,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終於把書翻了過來,指著上面的某一列:

「……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潘印川:??!!!

·

當然,雖說我們都承認世子的文化水平相當有限,但再怎麼也不至於連字都認不全。如果是尋常大臣所上的表章,其實他理解起來也是不困難的。但問題在於,潘印川的題本《治河綱要》專業性實在太強,為了說清楚他嶄新的治水理念,不能不在行文中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甚至沿用了自《水經注》以來,歷代治水名家習以為常的大量獨特典故和異體字,詰屈聱牙之至

這種級別的文章已經近乎是密文了,如張太岳等飽讀詩書且旁收博覽的人物或者還能解讀,以世子的水平嘛……那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不過,潘印川大族出身,進士及第,平生往來的都是一二流的學問高手,不意天壤之間,乃有穆郎。他想像過很多個自己懷才不遇的理由,但萬萬料想不到,最終阻礙了自己飛黃騰達的,居然是對方那可悲的文化水平!

但這又有什麼辦法呢?如果世子只是在治水原理上有所疏漏,那潘巡按還能嘗試著描補一二;但現在的問題是斗大的字都不認得一籮筐,潘巡按總不能現場開個識字班吧?

毫無疑問,雙方之間已經隔了一層由文化所鑄就的厚障壁了;潘印川打了個寒噤,臉色只能木了下去。

世子顯然也頗為尷尬,坐在原地愣了許久,終於強行岔開話題:

「……不過,紙上得來終覺淺,其實一本書也不能說明什麼,還是要看實踐。」

這不是廢話麼?潘印川垂手不語,只是默認而已。

「所以,先生能否為我實際的展示一下這書中的治水方略呢?眼見為實,也好說服人心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