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9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錢,錢,更多的錢!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饕餮大餐中,所有的資本都經受了嚴峻的考驗。而在風擊浪險中獨占鰲頭的,則是久經沙場的英吉利-羅斯柴爾德銀行,以及它的東方高級主管儒望——中西海戰來得實在太快,大多數銀行猝不及防,根本沒有時間調集資金,應付這幾乎無窮盡的金融狂歡;只有英吉利銀行早有預謀,資本充足、服務周到,從此在南洋暴得大名,脫穎而出,占據了極大的優勢。

七月,大安一方終於發動大招,為繁榮興旺的黃金市場再添上了一把烈火。七月二日,遵從中樞「寇可往,我亦可往」的指示,大安海軍決定改變以往被動防守的策略,轉為主動出擊、防患未然;於是集結了興辦海防多年以後修建的所有海船,自廣東出發,直撲西班牙人的統治中心,呂宋馬尼拉城而去。艦隊在呂宋海域與西班牙護衛艦交戰,擊沉了五艘帆船後突入防線,以重炮炮擊馬尼拉市區,烈火騰空而起,數百里外都能分辨。

大招一出,天下震恐,南洋金價如虎添翼,狂呼著突破了三萬錢的大關——三萬一千錢,三萬三千錢,直至前所未有的頂點,不可思議的高度:

三萬五千錢!

不過,三萬五千錢的頂點持續未久。到七月下旬,金價又晃晃悠悠飄到了三萬一千上下。說白了,在二十幾日的躁動興奮之後,亢奮的資本也漸漸冷靜下來了。他們設法收集到了呂宋之戰的詳細戰報,並得出了較為準確的分析——大安的艦隊固然是傾國而來,赫赫揚揚,但除了炮擊城區、燒毀港口以外,並沒有對馬尼拉造成致命的破壞;西班牙一方的防線不堪一擊,但事後卻也迅速組織了追擊,果斷控制了局勢。雙方真正的交鋒不過半日,都不算什麼真正大規模的關鍵海戰。

戰場上重視勝負,但也不是只有勝負。呂宋一戰中國人當然贏了,但從現在的力量對比看,中國人僅僅只能「占優」,無法將優勢轉化為絕對的勝利,很難徹底拔除西班牙人的據點;他們對呂宋發起的偷襲,基本只是戰略上的示威,而非決定勝負的關鍵手;與之相比,西班牙人自是灰頭土臉,狼狽不堪,但至少還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底盤,不至於一敗塗地。

勝利者無法犁庭掃穴,失敗者尚足以維持命脈;在幾次交戰之後,雙方的力量實際已經僵持成了某個不上不下的局面。中國人的海軍建設時間實在太短了,底子也實在薄弱,即使依靠著頂尖的火器雷霆重擊,也沒有辦法長久與西班牙人周旋;實際上,大安方面在海戰中遭受的最大損失,甚至都不是直接的戰損,而是行進時因為失誤操作損傷沉沒的船隻——即使已經徵召了最為精銳的水手,大規模海戰的經驗仍然不是訓練可以模擬的。

損耗如此之大,即使真能盡力消滅殖民帝國,中方的海軍恐怕也殘存不了多少了。

實力僵持不下,交戰雙方都無法改變戰場形勢,戰局反而會陷入了某種詭異的平衡。平衡意味著穩定,穩定意味著秩序。既然平衡已經確立,那先前助推著黃金暴漲的混亂與恐慌就要漸漸消弭了,高昂的金價當然無法維持。

……再說,這一波上漲也確實太誇張了。歷史上南洋的金價最高也不過兩萬五千錢,如今黃金一路飆升至三萬五,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冒險家癲狂的投機情緒,而不是資本理智的思考。時間一久熱血下頭,當然人人都能看出不對頭來。

因此,在七月之後,相當多的大資本就開始預先布局,為黃金的下跌做準備。就連全程操盤的儒望都心有戚戚,私下裡提醒與他合作的中國夥伴,警告他金價崩盤在即,儘快清空手上的存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