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此外,根據考據,西周的刑法原則中還有一條,『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其實我一開始對這條的感受很意外,他說父子兄弟之間,有罪不相互株連,但是我們都知道,古代法律最喜歡的就是株連,滿門抄斬、夷三族、誅九族,比比皆是。」

「別說古代,就是現代,父母和兄弟姐妹犯罪的,對自身的政審都有影響,但是當時西周律法卻說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不得不說周公和西周的立法者思想是非常先進前衛的。」

【為什麼都是父母影響孩子,沒有孩子影響父母的嗎?】

【可能是因為入編考試基本限制在35周歲,那個時候孩子還來不及犯罪?】

【啊這,確實是,有幾個人35周歲的時候孩子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

伍愛華看到彈幕已經給有疑問的人解釋清楚了,便沒有多說,而是繼續後面的內容:「在明德慎罰的原則下,西周確立了五刑和五罰。」

「五刑還是大家熟悉的老一套,墨、劓、刖、宮、大辟,五罰則是大家第一次聽說?」

「其實五罰就是罰錢,因為原本應該處五刑的案件有疑點,所以可以通過交罰金代替刑罰,其中墨要銅百鍰、劓要二百、刖要五百、宮要六百、大辟要一千。」

「鍰的意思是六兩,換算一下,百鍰就是六十兩,但是我查了半天,也沒有辦法確定西周時期銅確切的購買力,如果觀眾朋友們有研究這方面的,歡迎來和我探討~」

「說起古代和現代貨幣換算這件事情,我們就經常很頭疼,」伍愛華說著還不忘抱怨:「雖然大家一直是按照糧食價格換算,但是糧食價格也不准啊!」

「不說別的,我們總說一兩銀子在古代能買多少斤大米,在現代能買多少斤大米,來換算當時一兩銀子多少錢,比如我之前算蘇軾給侄女的嫁妝,就是按照這個原則計算的,但是這其中又有一個問題。」

「大米在古代是細糧,但是在現代不值錢啊!」伍愛華撓頭:「為什麼換算的時候按照米價?古人又沒有多少吃大米的,吃的都是豆子、高粱、糙米、雜糧,但是這些在我們現代都比大米貴,如果按照糧食換算,要怎麼確定品種和比例呢?」

伍愛華感慨:「這問題就不能細想,不然可能還要先計算一下GDP再確定換算比例……「

聽到伍愛華的話,古人都不可思議:「那些精米,竟然賣得比糙米雜糧還要便宜?!」

「這不可能!」

第37章

糧食問題一直是一個大問題。

古代重農抑商政策能夠實行那麼多年,就是因為糧食總是不夠的。

每當有更多的糧食,就會生更多的孩子,人□□發之後,糧食又再次不夠,直到有番薯土豆等良種出現,或者戰爭消耗一定數量的人口,才再次達成人口和糧食的平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