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古代農人活著,就是為了吃飽穿暖,古代朝廷想要維持安定的統治,也要保證糧食供應。

按照資本主義的理論,統治者收稅應該卡在一個臨界點,就是既不會讓勞動者吃飽、又不會讓他餓著,只有這樣勞動者才會努力奮鬥,並且不會隨便掀桌。

所以伍愛華明明在說的是物價的換算,古人的關注點已經紛紛都到精米比粗糧還便宜這件事情上了。

【為什麼粗糧會比精米貴?】有古人發出了彈幕。

伍愛華一眼看到,撓撓頭:「可能是因為一些供需關係、運輸成本活著規模化種植的經濟原因?我也不太明白,雖然目前水稻產量很高,但是番薯和玉米的產量應該比水稻還高才是?可我之前去超市,三根玉米就要十塊錢……」

提問的古人看著同樣不太明白的博主,著急了。

【不覺得粗糧比精米貴不合理嗎?!】

【覺得啊,但是就是這個價格,不行不買就是了】

【精米也不是所有的都便宜,五常大米、泰國香米什麼的還是貴的】

【之前什麼蒜你狠、豆你玩,不都是因為經濟原因價格瘋漲?】

蒜你狠、豆你玩?看到字面意思,古人就聯想到大蒜和大豆,這些隨便在家門口種一點就好,還能價格瘋漲?

秦與漢初期,大豆還是主要糧食,看到豆子漲價,很多普通人都開始著急:「豆漲價了,當地的人會不會因此餓肚子?會不會有我們的商人給豆漲價?」

不過很快,古人又看到了彈幕:

【那些外國資本也就是在這些上面能搞出花頭,我國主糧價格一直都是穩定的,後面我們也看透了他們的路數,現在農產品的價格基本都是穩定在一定的區間了】

【這就體現了耕地紅線的重要性,首先要保證在不能從國外進口糧食的情況下,我們能夠自給自足】

「進口糧食?」帝王將相的目光被吸引了:「竟然有國家出口糧食?」

坐擁華夏的帝王們想不到,究竟是哪種國家才會出口糧食?這種戰略物資難道不應該好好地攥緊在自己手裡嗎?

【出口糧食,不怕自己本國國民餓死嗎?】

終於有心懷天下的人忍不住問。

這個伍愛華倒是知道一些。

「一般情況下,出口糧食都是本國供應有剩餘,比如地廣人稀規模化作業的國家,自己人口幾千萬,生產的糧食能夠養活上億人,國家進行了糧食儲備,但是太多糧食總不能爛在倉庫,所以會對外出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