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聽著伍愛華的科普若有所思,只是始皇對於朝堂的掌控還是很厲害的,他並沒有受到相權轄制的感覺(畢竟呂不韋被他輕輕鬆鬆就搞下去了),但是始皇也知道,自己未來的繼承人們不是每一代都可以好好掌握朝堂,所以這種制度也有其存在的意義?
「除了中央的這種改革,漢武帝在地方也作出了改革,」伍愛華繼續說道:「他專門設立了十三個監察區域,稱為州,每州都配備了一個刺史的崗位,專門用來監督彈劾當地郡守。」
「在漢武帝之前,漢朝沒人這麼做,漢武帝這個小機靈鬼搞了這麼一出,直接讓郡守每天食不下咽、夜不安眠。」
「在這個時候,刺史還只有監督監察彈劾的權力,地方的司法權和行政權還都掌握在郡守手上,可以說郡守一般是當地一把手,刺史只是當地二把手甚至三把手,畢竟還有個軍事主官。」
「但是很快,因為刺史沒有人監督,皇帝又相信刺史,在東漢的時候,刺史的權力越來越大,因為害怕刺史跑去和皇帝講自己的壞話,郡守在做決定之前都要先請示一下刺史,刺史認為可以的他們才會繼續做,兩者的地位已經發生了顛倒對調。」
「東漢末年,州已經從監察的區劃變成了行政的區劃,刺史已經實際意義上成為一州集行政、軍事、司法、監察於一體的主官。」
「這時候,刺史已經變成了我監督我自己,監察的意味已經逐漸消失了。」
聽到伍愛華這話,漢武帝不由皺眉:「沒有監察,郡守為所欲為,有了監察,刺史為所欲為,朕設置的刺史變成這樣,東漢究竟是怎麼做事的?!」
自己手上好好的制度,怎麼到東漢就變了味了呢?!
「說完法庭的人員組成,我們來說說審判的程序。」
「漢朝對被告人審訊和判決,叫做鞫獄。」伍愛華首先解釋了一下名詞:「鞫是指的從審訊到判決的全過程,而獄說的就是判決之後進入監獄的全流程。」
「鞫包括了辯告、訊問、刑訊、雜治、讀鞫、論決、乞鞫等過程。」
【漢朝司法程序也挺複雜的】
【這說明漢朝法治其實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了】
「辯告,很多人看字面意思,會誤以為是要進行辯論、辯解、告狀,其實辯告是審理之前,司法官員向當事人宣告相關法律要求,並且強調不得偽證,誣告要反坐。」伍愛華解釋道:「和庭前宣誓是一個程序。」
【乖乖,古代這流程還挺先進】
【作證之前發個誓,英美法系老操作了,該不會是和我們老祖宗學過去的吧?】
「訊問的話,就是當場詢問當事人、證人,做好記錄,這裡漢朝還有個『傳復』的手續,是說三天後重新把人找回來再問一遍,看看和之前的記錄有沒有出入,好判斷有沒有人說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