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伍愛華把數據直接列出來了,大家對比一下康熙生孩子的年齡,才發現原來真的影響很大!
要不怎麼說數據是最具備說服力的呢?
伍愛華之前長篇大論,大家無可無不可,伍愛華一說康熙,大家都正視起來。
伍愛華:早知道早點把康師傅拉出來說一說了。
古代位面,康熙也是不解了:「古往今來帝王那麼多,孩子生的多的也不止朕一人,怎麼天幕就把朕的生育歲數拉出來說了?」
青年康熙則是心裡一定:以後自己還會有很多兒子,皇位必定不會因為繼承人不穩固了。
青年時期的康熙,死兒子都死怕了。
三十來歲還沒有兒子的宋仁宗被大臣們勸諫了。
「官家已經年屆三十,按照天幕的理論,是黃金生育年齡的晚期了,臣等建言,請官家開選秀選取已生育一子以上二十歲和離、喪夫婦人,以子嗣為要。」
官員們的意思很明顯:趕緊抓住最後的時間,和證明了有生育能力的二十來歲婦人趕緊造娃啊!沒看到後世那麼能生生了十幾個兒子的皇帝,也都是在二十歲到三十五歲之間生了十三個嗎?!
至於說選擇再嫁婦人什麼的,古人從春秋一直到北宋,都並不怎麼在意再嫁的身份,而元朝和清朝初期的異族統治者們也不在乎。
不說別的,順治康熙後宮都有再嫁之人。
有時候,有生育過的婦人反而更受歡迎,因為這證明了她們沒有生育問題。
伍愛華這時候也說起了再嫁。
「在封建王朝的中後期,古人對曹老闆的批判非常厲害,其中有一項罵名就是說他好人妻、娶寡婦。」
「這是因為程朱理學的妖魔化,讓人把女性的貞節牌坊看得無比重要,說什麼好女不二嫁,嫁人之後,丈夫死了,自然只有自盡或者守寡兩條路走。」
「其實那時候底層和邊關的再嫁也不鮮見,但是因為明清的貞節牌坊可以帶來免稅政策,所以很多女性只要不願意守寡,就會被迫追隨丈夫死去,婆家或者婆家娘家一起拿著沾滿了她血的雙手,歡天喜地接過官府讚賞的貞節牌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