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華年看著鏢局送來的干海帶、蝦干、海魚乾、和干扇貝,心情不錯的彎起唇角。
穿越到古代後,因為交通不便利,他還沒吃過這些海貨,過年終於可以換個口味了。
祝家的年禮來的晚了幾天,不是請鏢局送的,而是派了自家下人過來。
領頭的除了秋華年認識的負責紅腐乳坊的蔣二,還有一個叫方財的陌生管事。
「我家大公子收到您的年禮,對您織的毛衣極為感興趣,大公子按您在信中所說的材料,讓織造坊的人用棉花和羊毛仿製出了毛線,但織毛衣的方法一時半會兒弄不清楚。」
「方財是祝家織造坊的管事,大公子讓方財跟過來,當面問問您願不願意出售織毛線的方法,若是願意方財回頭帶人來學。」
秋華年接過祝經誠的信看了一遍。
信里祝經誠先祝他們年歲安康,又說已經把他們送的年禮分給家人們嘗了,他母親、夫郎和幼弟祝經緯都十分喜歡,最後才委婉的提了買織毛衣方法的事。
秋華年只是在寫信解釋毛衣時順手提了一下毛線的材料,沒想到祝經誠居然直接叫人仿製出了毛線。
不過這也正常,祝家經營布料生意,對這個領域很熟悉,祝經誠的商業眼光不會看不出毛線、毛衣的前景。
祝家有著幾個工坊的手藝高超的工匠,只要知道了毛線的原材料,手裡又有實物,仿製起來並不算難。
如果不是給秋華年面子,知道拿著別人送的年禮悄悄仿製賺錢不好,祝經誠甚至不用派管事來找秋華年買織毛衣的方法,多等些日子自家工匠就能研究清楚。
在沒有機械化,全靠手工的古代,絕對不能小瞧手藝人們的巧思。
織造坊是祝家的重頭產業,這次祝經誠不可能和秋華年談入股,但他知道秋華年家目前正缺什麼,給出了另一個十足的誠意。
「余曾在襄平府城南購置一座二進別院,距清風書院所在岫巖山只需半個時辰步程,雖為寒舍,卻環境清幽,有一二得趣之處,家居陳設俱是新制,二位賢弟若不嫌棄,可收下此宅以供落腳,屆時雲瑟輕鬆來往書院與家中,豈不美哉?」
祝經誠雖為商賈,卻飽讀詩書,寫信遣詞用句頗為文雅。
秋華年估算了一下,在襄平府較為繁華的地方,一座二進的宅院少說也得一百多兩銀子。
祝經誠的宅子雖然不在繁華之處,但他靠近遼州最出名的書院清風書院,相當於最好的學區房,價格不見得比繁華處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