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當名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翻到對應篇章,緊皺著眉頭看完,對許黟道:「需得扶正祛邪,針刺發病的臟腑穴位。」

許黟沉思,《黃帝內經》是造詣很高的醫學書,可它在歷史長河裡已有兩千多年了。

在對應篇里,它對瘰癧的描述與治療不算深透,想要從《黃帝內經》中找到有用的治療方案,恐怕不容易。

而在許黟經歷的時代里,「瘰癧」這個疾病已經能得到很好的治療,不會像古時候那樣,得此病者,十之有九是死期。

可惜時下里,很多書籍都被私藏著,一般的大夫都很難接觸到。

看著吳大夫絞盡腦汁地思索,許黟心裡微微嘆氣。

「吳大夫,你檢查他的眼睛沒有?」許黟問他。

吳關山抬起頭看向他,詳細道:「他眼中只有紅色脈絡,並未出現上下貫通瞳子的跡象,且這珠狀呈白色,膚色不紅,未曾流膿。」

這便表明了,這病人還能醫治,可是以他的能耐,卻想不到好的藥方。

吳關山喟嘆:「我師父他老人家,早年時醫治過一名得瘰癧的醫患,他講過,得這病者需內外兼治,曾與我說過一藥方,可惜我能沒記住,實在慚愧。」

許黟思忖著聽完,道:「我曾聽過一藥方,是用夏枯草、金銀花與蒲公英,用水酒各半煎服,聞能散結消腫。」

其實這藥方叫做三妙散,主治結核瘰癧遍滿頸項。[注3]

這藥方出自清朝名醫趙學敏的《串雅內編》,離這時將近七百年。

但只有這藥方還不能根治,需得有幾個療程才能逐漸治好。

許黟再去看那病人,二十歲左右,滿臉無光,膚色枯黃,身上衣裳襤褸,要不是這回邢家開設義診堂,他也許不會花錢看大夫。

其實許黟也沒有接觸過得這病的病患,在看到這個青年時,他就想,自己能不能治好他?

與別的無關,他就是想用他學過的知識,去積累臨床經驗。

想到這裡,許黟對著那病人問道:「你可信我?要是信我,這病我來給你醫治。」

「大、大夫,你說的是真的嗎?」青年聽到這話,神色激動地站了起來。

他在一旁聽著這兩個大夫說話,心裡已經不存期望了,這病怕是治不好,他怕是要死了。

未曾想,還有轉機的時候。

青年感激的流淚道:「大夫,我信你,我信你……」

許黟抽了一張手絹,讓他擦一下眼淚鼻涕:「要是信我,義診堂結束後,你服完藥就來南街石井巷找我,我會再為你繼續診治。」

與青年說完,在旁陷入思繹的吳關山眼睛越來越亮,他拉著許黟,興奮道:「這藥方可行!夏枯草能清肝散結,金銀花可解熱病和毒瘡,蒲公英亦能散熱排毒,這三味藥材合在一起,確實能緩解瘰癧。」<="<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