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大用剩下的手指摩挲她下巴,笑道:“这么说来,还是我占便宜了。”
柳舒握着她手,去捏她掌纹,嘿嘿一笑,像个吃了糖的傻子般:“那哪儿能,那是我便宜占大了。什么也没干,从天而降这么个厉害媳妇,白吃白养,晚上还给暖床。”
秦姑娘分开两指,去戳她露出来的梨涡。两人也不知在瞧什么,望了好一会儿,柳舒当先失笑一声,秦大拿过洗净的山楂喂她,又去忙菜了。
依着花庙村这边的习俗,过节日常吃糍粑,秦大锅里蒸着一笼糯米。她手上捏的重阳糕,若真说来,是柳舒母亲那边的习惯。江南少险山,登高无处,就用“糕”来替。柳舒提过一嘴,她今日便试着来做。
此物说来不难,糯米粉与粳米粉,连同那些瓜子仁、红枣、桂花,拌上糖、油细细揉好,如蒸发糕一般上锅蒸熟就是。秦姑娘一气做了二十来个,捏圆捏方捏成菱形都有,在蒸笼上隔着纱布摆好,盖上盖子。
新打的糍粑得配上豆面,黑白芝麻捣成粉,里面拌上白糖、豆面,做成糍粑粉,放在盆中。她弄完这些,去搬石臼来,方把两根捣棍上残存的水擦干净,就听柳舒嚷着:“阿安,糯米蒸好了。”
捣糍粑很是需要些劲力,那捣棍最细的地方也有成人小臂粗,两头粗圆,柳姑娘一只手握不过来,干不得这活儿。秦大看她抱着那棍子都嫌重,笑一声,去隔壁叫了秦福来。
蒸好的糯米用纱布整个提起,倒进石臼中,石臼事先得用热水刷一遍,里面带一层水,否则糯米粘底。秦大与秦福,一前一后,一上一下,那捣棍将糯米如用手揉面一般,反复搓打,把里面颗粒分明的米粒,舂打成粘稠一片的糯米团——这中间不能歇气,否则糯米凉下来便会硬出一层壳,难以捣碎,也会因冷热不均,而沾在石臼底。
糯米团打好,柳舒拿着盆子在旁边等,他俩用捣棍一起趁着还有黏性,提起来,丢进去。那团子重,柳舒差点没摔一跤,忙放到一旁小桌上。
秦福这会儿有点儿累,将棍子拄在地上,扯了两块上面沾着的米团吃。他见秦大去洗手,笑嘻嘻将另一根棍子递给柳舒抱着。
“嫂子尝尝?我哥以前可都直接抱着这棍子啃的,说是比手搓的香。”
秦大拿了糍粑粉和几个碗,腋下夹着圆簸箕出来,就见柳舒两手提溜着捣棍,正在吃那上面的糯米团。她横瞪一眼秦福,没好气地扯了两个拳头大的糍粑团在碗里,给他满满撒上糍粑粉,往秦福手里一递:“赶紧滚蛋。”
秦福得着吃的,端上碗就跑了。
“是要香一点,”柳舒懒洋洋抱着棍子坐在桌边,“怪不得阿安小时候爱啃这个。”
千防万防是防不住的,秦姑娘大叹一声,看她一眼,往石臼里加水,把棍子也在里面泡上,道:“如果是这样,那下次也不用拿出来,阿舒就着这石臼吃吧。”
“那不成,我要蘸粉,阿安快搓,我饿了。”
柳舒笑眯眯端上碗,伸到了盆边。
那新鲜的糍粑,用手扯下,也不用特地去搓,往糍粑粉里打上两滚,沾得满满的。圆乎乎,软糯糯,热气腾腾,米香混着豆香、芝麻香、糖香,再撒上两勺粉,边吃边蘸,香甜得人不觉肚饱,只想多吃两个。
她俩一人吃上拳头大的一个已经足够。剩下的那些糍粑,秦大拿了盐巴和花椒粉来,簸箕里撒一层干面,一半挨个捏成巴掌大的圆饼,放在簸箕重。另一半用盐巴和花椒粉和好,仍旧捏成饼,一起在阴凉处晾干。
这样,等到再吃时,白味的切开成条,略略一炸,可以用糖浆来配,而那加了盐巴的,直接就能吃。用来做零嘴点心,最是不错。
她俩商量着今日要去登山,去瞧瞧秦姑娘说的白崖,许是要午后才回来,因此吃食得备足。秋日霜重,日出之后还得好晒上一阵,路才好走。这厢吃过早饭,两人换过方便登山的短衣,那边重阳糕已经蒸好,柳舒去装糕点,秦姑娘去找两根结实的竹棍当拐。
登山多要穿那带屐齿的木履,绑在鞋子外,穿脱都方便。秦姑娘怕久不用,哪里有些问题,自己试了两试。又将昨日采来的茱萸果装进香囊中,登山时好佩在腰间。
她在这边悉心准备,柳姑娘拿着竹筒在菊花酒的缸子面前发愁,她是有心多带一点走的,却怕秦姑娘不肯高抬贵手。左右见着秦大没过来,柳舒将打酒的筒伸下去,打上来满满一罐,还未往自己这边倒,就听见秦大在门外咳嗽了一声。
做贼的心虚,哪怕她打的是自家的酒。柳舒手一抖,撒下去一半,最后委委屈屈地只装了那浅浅一底不过一指深,只怕抿一抿就见底。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