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臣+番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9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以上这种情况综述起来就很尴尬,所以家人让我不要急。

可是我觉得吧,娱乐归娱乐,我们不能丢了应有的独立的思考,不能简单地在刷视频娱乐中被迫接受碎片化且不知真假的信息,盲目地去信任别人想让我们信任的东西,浮于表面,只求取乐。

而我又是矛盾的,本来嘛,大家看小说看故事就是为了在苦逼的日子里寻个乐呵,图个放松,没必要像我这样上纲上线,那么严肃干什么,难得迷糊,你说是吧。

可是,资本逐利。

长期的盲目娱乐,使得我们成为这样市场里的炮灰和韭菜,就像刷短视频,你越看什么它就越给你推送什么。更甚至,文化渗透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是最可怕的情况。若是如此,我们的风气会坏,追求会变,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会愈演愈烈,关于这点,可能晋江的一些资深老读者用户会深有体会(没针对的意思,不要乱想哦)。

以信息化为主的时代里,自媒体等职业应运而生,作为消费者,我们的选择多起来,挑战也多起来。

国家给了公民言论自由的政治权利,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要树立正确而牢固的三观,决不能像蒲公英一样,被“娱乐化”的风一吹,就散开到处飞,没有丁点自己的想法和认知,那些有幸读书而明理的人、有幸掌握话语权的人,也绝对不能“文章写尽太平事,不肯睁眼看人间”。

嘚吧嘚吧说这么多,好吧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说啥,《国臣》吧,不会单纯是篇围绕爱情进行的故事,甚至感情线都不会占去本书的大部分篇幅,人嘛,至少要为自己心中所想而态度强硬地去坚持一两次吧,看国臣的人不多也没关系,起码这是我想写的故事,不受其他任何干扰的,我想写的故事(开车会不过审所以文清水,这点实在不能怪作者哦)。

最后鞠躬感谢坚持看到这一章的每一位读者同志,谢谢你,谢谢你的评论和打分,谢谢你的支持,月余来,你的每一条评论都给了我好大的鼓励。

另,有读者同志问赵睦和阿裳是什么结局,he,oe还是be?怎么说呢,借用昨个回复错“得未曾有”的评论,常文钟写文没大纲,更没有既定结局,就顺着人物往下写吧,她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我想无论最后赵睦和阿裳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结局,那于她们而言都将会是最优的选择了。

41、第四十一章

同林院不得而知其蓁院与霍如晦少年时曾发生过何事,只在今早新听闻主君请大医官去其蓁院问脉,上官夫人即刻着人出去打听一圈,始知是其蓁院陶氏病了。

“好端端怎么病了,”上官夫人姿态慵懒迈进自雨亭,疑惑问:“可打听得是什么病?”

宋妈妈及时到亭下石桌前斟热茶,道:“这倒没怎么问出来,您知道的,那边院子上上下下的人属狗,可侯府数他们嘴最严,都快赶上老太太院儿里呢。”

话里话外所带敌意傻人都能感受到,上官夫人似真似假嗔宋妈妈别这样说话,又道:“老大又整宿没归家?”

“没,”宋妈妈摇头,眼睛里光芒一闪:“几道门都问了,昨儿夜里出门,到今个天明都没见人影,只不听一大早跑回来取公袍,”

说着,宋妈妈手遮到嘴边靠近过来耳语:“听说在长安街花萼楼露了面,捉了阿裳那妮子去。”

一听这个,上官夫人语调带上几分看好戏的促狭:“上哪儿去了?”

宋妈妈站直身子低下头去认错:“请夫人责罚,老大的行踪不太好跟。”

“这不怪你,老大随主君的心思长,浑身上下都是心窟窿眼,小时候他跑城南推车卖卷饼的事,若非是主君主动说出来,不然家里谁知道?”上官夫人大腿叠上二腿,颇有兴致,“不过东边那兄妹俩,兄非亲兄妹非亲妹,都这般年纪了,关系还那样近?”

也不知避嫌。

宋妈妈道:“其实关系也不能算和少时一样了,从三公子偶尔提起的只言片语里,能知道自大公子回来,他兄妹俩关系确实是疏远了的,还不如阿裳姑娘同咱们二公子三公子关系好。”

“谁要同那野丫头关系好,咱院里公子可与那野丫头丝毫没关系。”上官夫人时刻注意撇清,近两年那丫头还学男人做生意,成天跟在外男屁股后头抛头露面,那样丢人现眼,即便主君对此没有任何异议,上官夫人却不敢让自己宝贝儿子们与吴子裳沾上半点干系,太影响名声。

这茬话罢,上官夫人眼珠一转,低声问:“你说有没有可能,把那野丫头弄给老大?这么些年来,他赵渟奴过得也实在是够顺风顺水了,不见他怎么着一次我这心不顺气,老天爷打盹儿,什么好事都送给东边,倘非东归来也进士在榜,我真要从此不拜神佛呢。”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