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娥嫁谢家,明面上看是亲上加亲,实则是两家势力的密切合作;阿裳好友如纯嫁她舅父老家堂侄,其实不过是看中对方能对汴都姜家提供钱财支持……
桩桩事实摆放在眼前,不由得吴子裳不去想自己婚姻里牵扯的利益纠葛。
“你想错了,阿裳,”赵睦平静道:“父亲不会以牺牲你去换取利益。”
不会,也不敢。
“那我也不会死乞白赖嫁给你。”吴子裳别开脸,笃定道:“不会。”
赵睦重新执筷,想趁热吃些东西填饱肚子,又觉得没有半点胃口,无波无澜道:“原来这么讨厌我呢。”
“我从没讨厌过你,”吴子裳道:“我只是,不会去和一位已经不在的人争高低。”
赵睦笑起来,笑得放下筷,笑得眉眼弯,笑得肩膀微颤,冲淡心中涩酸,“臭丫头,可放心吧,我也不是半点眼光没有,要娶个屁大点的小妮子玩过家家。”
作者有话要说:
这局来比比谁嘴硬。
58、第五十八章
经济发展到能使得国家朝廷拥有足够底气后,收复失地维护主权的战争自然而然随之而来,就像一个人,以前贫困交加饿得走不稳路,总是被人欺负,待有能力天天吃饱饭后,谁再欺负他他便会还击,甚至还会把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统统再夺回来。
收复失地也好戍守领土也罢,西南仍旧时常与庸芦三孙子发生武装冲突,九边却数祁东最热闹,熙宁二十一年,二十啷当岁的谢岍在西北打出场惊天动地的博斤格达阻击战,风头甚至盖过她哥谢斛与十八部主力的决斗战役。
博斤格达阻击战结束后,祁东大地宣布正式收复,同年,开平侯世子赵睦加冠,取字长源。
后世看这年,称之为转折年,是岁,谢岍一战成名,赵睦及冠成年,贺氏魁首发动事变不成,败。
关于贺氏突如其来的事变,这是谁也不曾料想到,事后细想,总觉疑点重重,然而已经盖棺定论,败者为寇,谁也不敢多说。
《周史》记载,熙宁二十一年,日荼河起狼烟,惨烈,然祁东复,帝大赦,粮税免三载,普天同庆,中书门下平章事贺晏知府中现祥瑞,邀帝往,驾至大明门,三衙侍卫步军都虞候禹成文杀侍卫步军指挥使林登辉而至御前告密,揭发贺晏知内外联合三衙三营设计谋反。
使人密探,回报宰执府内甲光向日。
天子虎贲出,擒三衙使上官霖甫而收三衙兵,虎贲困宰执府,据说禹成文率兵冲进贺家书房找到贺晏知时,老宰执正在读《史记·陈丞相世家》,被捉拿离府时见到奉命随军而来的赵新焕和谢昶,贺晏知说了一段话。
“我多阴谋,是道家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此消息传出,不免有人在唏嘘之余怀疑贺氏谋反真假性,山雨欲来还有风满楼,然则关于宰执谋反事,有司简简单单一榜公告张贴,贺氏便在谈笑间楼倒富贵散。
贺氏父子锒铛入狱,贺氏拥趸在哪里?贺氏党羽为何不出声?“贺晏知谋反案”越是没有牵连太多人,越是没有掀起腥风血雨,质疑谋反真假性的人反而越多。
士族与儒生们众说纷纭,底层百姓对贺氏倒台无动于衷。
在他们看来,贺氏没了不又立马会有其他人上台么,不管升官者谁,他们上台后照样盘剥奴役老百姓,自己的日子还是日复一日过得艰难困苦,看不到丝毫希望。
贺氏倒台来得太过突然,受到牵连者却着实不多,有枢密使贺经禅,计省刘欣元,及三部之下几位一把手尚书,地方州牧、镇军令等四十余位文武大员,皇帝柴贞并未把动静闹大,连三营及三衙权力交接也进行得平静,继任三司使的鞠引章亲自出手,未曾使更迭中出现哗变。
至此,贺氏倒台,怎么看怎么像场蓄谋已久的计划。
斩立决令发出大内前一晚,贺氏父子要求见赵睦,帝允。
“老实讲,十年来,老朽还是头回见你,上次见,是在都堂外,彼时你还年幼,手里提着把刀,像只发疯小狗崽。”
羁押独舍干净整洁宽敞明亮,贺晏知素袍加身,无冠,那股子久居高位的威仪仍在,看谁都低他几等,抬手示意舍内唯一一张长凳:“坐。”
赵睦垂手而立,脚步未动,颔首算作拾礼,并未被那些刻意之言激起情绪,无波无澜道:“我官微位卑,自始至终不曾接触过你案,不知见我所为何事。”
“你倒是头一个在我下狱后,见到我还愿意给我把这老骨头拾礼的,”贺晏知抬起不受控制颤抖着的手,慢条斯理捋胡须,目微眯,威仪仍旧:“其实倘非立场不同,你的确会是个好的孙姑爷,只是可惜了,你姓赵。”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