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命在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6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能燒起來就好,燒不起來,也不至於給梁國造成損失。

看是武國的應對比他們預想中要好,就連那些被派到流民之中生事的暗釘子也被一一拔除了。

回想起軍報,吳英面色算不上好。

「武國軍攻下三城之後,附近至少有十幾萬流民都在向那邊聚集,他們聽信了民間傳聞,認為武王天命所歸,能使妖魔退去,跟著武王就有活路。如此龐大的流民,必然會作亂生事,軍隊難以鎮壓,糧食也不夠。如果武國不施捨給他們糧食,城中就會生變……」

姬成墨也苦笑著道:「所以為了更好地治理流民,武國放緩了腳步,據守那三城。」

「父王不是也知道了嗎?城中探子來報,為了讓那十幾萬流民有活路,武王下令將軍糧分給平民,現在他們糧食不夠了,補給有些困難……」

現在城中的探子似乎是已經被處置了,許久沒有新的消息傳來。

梁王聽聞此言,臉上產生了一瞬喜悅的表情,他忙不迭道:「這不正是一個好時機嗎?我們切斷他們的糧食供給路線,將他們圍困在城中……」

「還有將軍糧分給平民,那些士兵會沒意見嗎?可以趁機在城中鼓動他們,讓他們對武王產生不滿之心。那些軍糧可是所有人的活命糧!我不信那些士兵會心甘情願把糧食讓給那些流民。」

吳英看了梁王一眼。這確實是個好主意,看來梁王也不是腦子發昏,什麼都想不到。

很快梁王這邊的人就著手去辦了。

一支三萬人聚集而成的兵馬嘗試繞道,切斷武國糧草供給,然而在城中煽動武國軍對武王產生不滿的計策卻並未成功。因為他們的探子太少了,已經被揪出來了八成,每個探子都是當眾處死。

流言一散播,據守城中的武國軍就開始查清流言抓人,很快就將那些探子殺了個乾淨。

梁王氣得捶胸頓足:「武王的民心當真如銅牆鐵壁?不可能!」

民心或許不是銅牆鐵壁,但是武王接下來的舉動足以引導民心。

散布流言的計策不僅梁王能用,武國同樣能用。

首先是安民之策。

她命令將士們在城中平民和流民之間當眾數梁王之罪,言辭犀利,直接扒下了梁王的遮羞布。

首先是指責梁王殺親,先是謀害父親,然後又殺了所有可能與他爭位的親人,連年幼稚子也不放過。

梁王在朝堂之上排除異己任用奸邪小人,而那些真正的清流大臣卻被他打壓排擠,抄家滅族。

隨後是指責梁王無能、不仁,不能安撫流民,不能治理蝗災,流民之中已經發生了人相食的慘劇,而梁王卻不聞不問,少有開倉濟糧。

梁王為君,如此昏庸無道。武王仁慈,又是天命加身。

今武國攻梁,誅此昏君,更是順應天道,順應民心!

商憫甚至還讓人在城裡面安排了幾個託兒。

上方的將士每念一句:「梁王姬桓面對流民不思賑災,反而施以鎮壓驅趕之策,百姓民不聊生……」

下方的託兒就會附和一句:「俺們親戚全家都死在了逃來這裡的路上,俺家孩兒被野狼叼了吃!梁王如果治國有方,俺何至於落到如此境地!」

上方將士接著念:「梁國妖魔亂象叢生,武王不忍百姓受苦,是以發下《捉妖全策》,遍尋有資質者,望全民捉妖,全民除妖!然梁王姬桓庸碌短視,竟禁止《捉妖全策》在梁國流傳。妖魂肆虐,百姓神志失常性情大變,以致傷人殺人之事層出不窮。此情此景,皆姬桓之過!」

很快又有人怒喊:「我雙親皆被妖魔附體,他們掐死了我的孩子,破門而逃,我去報官,竟無人理會!天理何在?!」

將士嗓門洪亮,中氣十足:「不修德政,奸佞橫行!縱容妖魔,愚昧短視!百姓饑饉,人競相食,而梁王依然高坐寶座,閉目塞聽!」

「昏君!」有民眾高喊。

「梁國人頭上的,就是這樣的君主?」

罵聲四起群情激憤,字字泣血,難以言表。

最開始跳出來說話的是商憫專門讓人安排過去的托,可是後來,不等那些托開口,百姓就將自己的悲慘遭遇一股腦說了出來。

不管是在城中生活的平民,還是流竄到此地的流民,每個人都是眼含淚水,聲嘶力竭地高喊,似乎要將自己受過的苦楚和心中的不平全部發泄出來。

許多人早已麻木,眼中已經不會流淚。但是如此激昂的氛圍在他們心中點燃了一把火,已經粉碎成渣的木柴又開始燃燒了起來。

將士的洪亮聲音還沒有停止。

「梁王姬桓有違仁道,使聖人之名蒙塵,令一國百姓蒙羞,罪無可恕,人神共憤,為天地所不容!」

「人人,得而誅之!」

「人人得而誅之!」不少人齊聲附和。

隨後這一聲人人得而誅之一浪高過一浪一生,直至傳遍全城,傳入所有人耳中,似乎上天也為這些人流淚,高喊聲中,天上居然下起了小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