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蒼流淚,憐我百姓。」
負責煽動百姓的將士也沒料到會出現這麼巧的情況,立刻機靈地叫了出來。
「一定是諸位先祖憐憫眾生,這才流下眼淚,化作雨水!」
「各位鄉親,武國伐梁,正是為了救百姓於水火!武王義舉感天動地,望諸位響應!」
將士一聲令下,一張鮮紅的報告被貼了上去,有許多流民不識字,便問這上面寫的到底是什麼。
「徵兵令!凡入我武國軍,皆為我武國人,凡聲援武國軍,皆為我等同胞。」
「參軍者每日可領米麵二斤,參與開荒拓地者,耕田歸其所有,免兩年賦稅。斬殺敵將者,論功行賞,良田、爵位、金銀皆可得,武王一言九鼎,絕不食言!」
瞬間民聲沸騰,身強力壯者踴躍參軍,身體虛弱者爭相拓荒。城內城外,還定時有人施粥,每次施粥都有軍隊把守,杜絕哄搶。
本有人想就此混日子不勞而獲,但是被軍隊將士抓了典型發配徭役,更有人想趁機鬧事煽動哄搶米粥,然後就被綁了起來,遊街示眾,就地處決。
如此數次,那些想趁機攪事的人老實了下來。
武國軍民數量大幅攀升,緊鑼密鼓地訓兵練兵。
可是響應徵兵者人數如此之重,無家可歸的災民有如此之多,哪怕武國糧倉還算豐盈,也撐不了多久。
於是武王派遣司農前往治理蝗災,指導耕種,以民養兵,以戰養戰。
武國攻下三城的先頭部隊是由左將聶光臨帶兵的,他本來想帶著大批軍隊速戰速決,結果梁國的情況比他預想中要複雜許多。
這治理民眾就是頭一件的大事。
如果敵人派兵圍城,或者切斷武國的糧草供給,將會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
聶光臨所料不錯,斥候來報,梁國派了一支兵輕裝簡行要繞到側後方切斷運糧路線。
這顯而易見是一支精兵隊伍,武國的軍隊吃了點小虧。
然而孟家勇將孟嘗夏率一支騎兵前來援助,將那三萬梁國軍殺得丟盔棄甲,倉皇逃竄,保住了後方運糧路線。
自從孟家從寵臣和重臣的位置上跌落,家族上下便十分惶恐,幸而孟永春足夠識相才保得一家老小性命。
孟嘗夏出身孟家遠房旁支,前些年聲名不顯,直到伐梁之戰開始,她主動承擔援軍先鋒之責,擊退梁國軍,一下子打開了名聲。
她不敢居功自傲,家族有罪,作為孟家後人,她應該更加謹言慎行,這般才能重獲武王信任。
是以哪怕此次有功,她也不指望能得到像樣的封賞,她怕武王依然對孟家心懷芥蒂。
然而剛一到達郢國和梁國交界的康平城,一道王令就傳了過來。
上面寫:孟嘗夏帶兵援助有功,衝鋒勇猛,剿滅敵眾一萬兩千餘人……封先鋒將軍。
末尾還勉勵她繼續為國效力。
孟嘗夏一下激動得臉上泛紅光。
她先前官職只是五品,衝鋒是她最大的長處,而至於坐鎮大陣指揮,她並不擅長,先鋒將軍已經是四品官職,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謝王上,臣感激不盡。」她當著傳令使的面對著朝鹿的方向行禮。
消息傳回睢丘,梁王腦袋一暈,悲聲道:「天要亡我梁國!」
如今他已經響應攻打大燕了,武國軍一來他就相當於腹背受敵。
梁王急迫地抓住吳英的手,「吳大人,吳大師!您可要給本王出個主意啊!」
吳英想了想,只能拍了拍梁王的手道:「情況如此,我只能儘量。可任人智計百出,也變不出來百萬兵馬,生不出萬石糧食啊。」
吳英出的主意不管用,須要陛下點頭才是。
若陛下需要梁國覆滅,那麼就算梁王乞求一千遍一萬遍,也是沒用的。
從投靠白皎開始,梁國就已經迎來了自己的宿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