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命在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6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又過了幾日,那些富豪鄉紳家中的糧被武國軍全數收繳,連同城中糧倉的糧也分了一部分給百姓。

只過了十日,泉柳城便安定了下來。

正好不湊巧,梁國的軍隊被樊筠和高澹所帶領的軍隊阻撓了一下,遲了半個月才趕到泉柳。

而當他們到達這裡時,泉柳已經宛如鐵桶,民心歸順。

效忠哪個君王,歸順哪個國家,這些都是虛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只有他們手中的糧食才是無比真實的。

有了糧食才能活命,有命活下來才能談效忠。

當劉老頭領著分下來的一袋糧食回家的時候,在家中等候的劉家大兒震驚道:「他們真給我們分糧?」

他臉上又紅又臊,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村子之中,炊煙升起,各家各戶飄來了米香……

「那個李家的家主死了,我上去打了幾拳。」劉老頭沉默著,「他們一直講什麼天命所歸,我聽不懂……我問他們到底什麼是天命,那些人說,能帶領百姓走向太平的人就是天命。」

他把肩上扛的糧食袋放下來,感受著手上沉甸甸的重量:「我可算知道什麼是天命了。」

第372章

武國大軍緩慢推進,就如一隻老虎在虎視眈眈。

梁國人知道他們就在那兒,一直看著睢丘的方向,露出垂涎的目光。

然而他們的行軍實在是太過遲緩,是一種穩紮穩打的作風,和武國往日裡的行兵作戰風格有所不同。

這麼做帶來的好處是,武國有更長的時間可以治理疆土,也有更長的時間可以使民心順服,還可以趁春種秋收積攢更多的糧食。

梁王聽聞他們在已經占領的城池開學堂,允許平民幼童入學。

還聽聞他們創建了一個名為「報刊院」的部門,將書籍刊印等事項獨立出了司典和司政兩個部。他們教導孩童的書是武國人所編,街上演的戲本子是武國人所寫,學堂裡面負責傳授各種知識和捉妖術的人,也是武國專門派來的。

有密探冒著被殺的風險弄來了武國人印的書,輾轉交到了梁國的朝堂上。

梁王看了一眼,怒氣就忍不住涌了上來。

「什麼亂七八糟的!」他臉紅一陣白一陣,眼中充滿了不理解,「第一頁就講什麼是天命所歸,居然講能開太平盛世,能讓百姓吃飽飯的就是天命所歸……」

他渾身上下都是冷汗。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怎麼會讓他汗流浹背?因為這幾句話是在掘他們統治的根。開不了太平盛世的就不是天命,讓百姓吃不了飯的也不是天命。

什麼才是天命?天命就是天定!自兩千多年前聖人的時代逝去就一直是這樣。

皇帝是天命,由天所定,所以他是皇帝,因為是聖人之後,尊奉祖命,名正言順,所以皇帝是天命。

然而商憫給他們整了一出這個?

要是按照武國那邊的解釋,天命不再是天命所歸了,而是人命所歸了!

梁王想到此處,腦子裡頭蹦出來一個詞——民心所向。

這些道理他並不是不知道,作為一個君主,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君與民的關係。

但是君主不會直接對百姓說因為我讓你們吃飽了飯,所以我是天命,而會說因為我是天命,所以我讓你們吃飽了飯。

這因果關係截然不同。前者聚焦於君主的個人能力,後者則聚焦於君主的天賦身份。

由天賦予,理所當然,不可被質疑。

倘若君主沒有個人能力,那該怎麼坐穩君主之位?如果君主不能使百姓吃飽飯,那豈不是說明君主也不是天命了,百姓也沒有必要順服了……這怎麼可以?

商憫不止在掘他們的根,也是在掘自己的根啊!

她今日可以讓百姓吃飽飯,如果有朝一日她沒有辦法讓百姓吃飽飯,百姓豈不是有理由對王族升起反心?!

實在荒謬!

姬成墨也看著那些書冊上交的內容,臉色連變,「真是大逆不道之言。武王恐怕是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了,她現在是可以主持局面,也可以在征戰與治民之間保持平衡,可是她能做到,她的子孫後代能做到嗎?」

他用匪夷所思的語氣說,「她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製造統治難度?怎麼會這麼短視!她不替自己的繼任者們想想嗎?」

他們當然沒有辦法理解商憫心中所想。

在她的心裡,如果當皇帝不是為了實現四海昇平的終極抱負,而只是為了享受權力,那這個皇帝當得毫無意義可言,還爭它幹什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