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這些人壓根沒有給波才一個問詢和解釋的辯駁流程,更是在「仇人相見」的情緒爆發中,徑直朝著他撲了過去。
饒是朱儁已經提前從喬琰那裡得知了她的計劃,在當真看到眼前一幕的時候,還是不免覺得這場景屬實是太過荒謬了些。
自黃巾起事以來抵達中央的戰報,能讓劉宏下定決心解除黨錮之禍,爭取士人在這危機關頭對他的支持,可想而知是個怎樣的狀態。
黃巾與當地的縣衙官吏相鬥,黃巾與塢堡豪強相鬥,在洛陽出兵後,便是黃巾和大漢正規軍相鬥。
現在呢……
朱儁只覺自己大概是第一批得見黃巾與黃巾交手的幸運兒。
如若說先前波才領人收攏包圍圈,是占據了上風的,那麼此刻這種優勢卻已經所剩無幾了。
兗州黃巾與豫州黃巾的來源,並沒有特別大的差別,也就形成了身體素質和作戰修養的相似性。
但偏偏前者在喬琰於兗州收集糧食刀兵的武裝中成長了起來,又因為簡易的進軍口令和陣列編隊的安排,顯得比後者更有秩序,或者說,是在作戰中更有競爭力了。
何況,兗州黃巾的目標明確,更有他們那位軍師先生在後方策應指揮,豫州黃巾卻沒能在他們出現的第一時間意識到,這並不是聽到動靜後前來協助他們擒殺漢軍的助力,而是他們的敵人!
這就是差距!
波才滿腦子的想法都是——這些人是不是瘋了。
可他的這句話剛喊出了口,就已經被對面壓境的腳步聲和除賊口號給掩蓋了過去。
這會兒倒的確是兩軍交鋒了,論理來說弓/弩能派上用場。
但隊形的切換並不是上下進退,動動嘴皮子就能解決的事情,尤其是在一方聲勢浩大而來的時候,另一方中只要有一個有退縮意圖的人,整個置換過程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孫堅和傅燮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盤算。
要直接越過這重重保護,將波才給擊殺當場,非有默契配合以及後備人手不可,但做不到這一點,並不代表他們不能在此時來上一出劍走偏鋒。
比如說,他們可以繞到後方去解決這些個弓/弩手!
在這兩員虎將得了朱儁的同意動身之時,耳聞的馬蹄聲讓他們下意識地朝著聲音發出的方向看去,正見一小童和一中年文士同騎馬上,朝著他們所處的方向看來,並遙遙發來了個致意的手勢。
顯然,那便是喬琰,以及她於信中提到的程立了。
此刻兩人縱看不太清楚她的面容,卻無端覺得,他們能看清一雙清明凜冽的眼睛,正在作為幕後推手,欣賞這齣戰局的最終結果。
「當如此啊……」
現下身在長社城中,剛目送皇甫嵩和曹操領隊出擊的傅干,以及此刻在壽春和母親一併祈願父親平安歸來的孫策還不知道,他們的父親忽然在同時生出了這種想法。
不過現在這種感慨也不過是稍縱即逝而已。
兗州黃巾來襲的陣仗在前,便難免疏於對他們的阻截。
這讓他們突出包圍,繞行於後的計劃進行得格外順利。
這兩人的後方襲擾和兗州黃巾的突然發難,無疑是讓波才陷入恐慌的最後一根稻草。
原本營地再如何混亂,他能調配的人手總還是擺在那裡的,總不至於讓漢軍發起致命一擊,他起碼也能知道對方抱有的想法,心中有底,可現在呢?
突然發難的兗州黃巾這「除賊」口號到底是從何而來的他不清楚!
這些人為何會巧之又巧地跟漢軍來襲選在了同一個時間他也不清楚!
在第一排刀斧手被對面悍然砍倒的時候,波才倉促後退,後背驚出了一身冷汗。
於是,在這意識到情形不妙的情況下,他丟下了斷後之人就跑。
可他若不跑也就罷了,起碼豫州黃巾之中他是當之無愧的發號施令之人,是大賢良師選出的渠帥正宗,他周遭的任何一人都會保護他的安危。
但現在他退了,還是以這種看似落荒而逃的姿勢。
在本就像是一場黃巾內鬥的局面中,這實在很像是個己方心虛的表現。
在場的兗州黃巾和豫州黃巾同時面對上了一個難題。
在渠帥並不在當場的情況下,他們還要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
兗州前來的這方隊伍下意識地看向了他們軍師的方向,意圖從這個謀劃從未出錯的「高人」這裡得到一些指點,卻發覺對方連帶著程立都在不知道何時不見了蹤影。
而下一刻,周圍火光大盛,在煙塵馬嘶之中,他們聽到了連綴一片的山呼之聲,喊的是「繳械不殺」。<="<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