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喬琰哭笑不得地拱了拱手,「世叔放心,在清剿黃巾之戰中處處布局謀劃實屬非常情況,并州有各郡太守與刺史,亦有雲中和五原郡的駐兵負責拱衛邊疆,如何需要我一縣侯籌謀人手,北上作戰。」

曹操這到底是對她有了個什麼奇怪的印象,非要來如此明確地與她強調一遍,她不必和皇甫嵩與盧植一樣,在領縣侯之餘,還需另領平定的職責。

可說到樂平這地方,除卻只隔著個太原和雲中就是大漢的邊關之外,這地方的意義可不簡單。

這可是被後世稱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地帶啊……

光武帝劉秀先據太原後北據匈奴,掃平關東,隋末李閥於太原起兵,以至於到宋時,太原已有龍興之地的說法。

太行山、太岳山、呂梁山與雲中山之間形成的一串山中盆地,多為兩山夾一川的特殊形態,山中盆地之間彼此勾連又為山脈隔斷,形成孔道之中的險關重重。

河流滋養之下的土地肥沃高產,又為層層關隘所封鎖,正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無怪會有「上黨從來天下脊」「俯瞰中州,肘臂河東」的說法。

而樂平正在五台山與太行山之間,雖地勢不若上黨高,但相距不遠,地形也大體相似。

倘若為人長眠之所,的確難有人打擾。

而若是……

「世侄女又在想何事?」曹操出聲打斷了喬琰的思考。

她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看著面前的地圖,走神的時間稍微有點久,便回道:「我只是在想,陛下擇樂平這一安土,實在是寬宏恩厚。」

曹操想了想劉宏平日裡的作風,又想了想喬琰給出的這個「寬宏恩厚」的評價,一時之間不知道要不要糾正一下她的認知。

但想想陛下對她給出的封賞,和對皇甫嵩與盧植的安排,好像還真可擔得起這個評價。

何況喬琰之後往京城一行,大約也不會滯留多久,更未必就有面聖的機會,讓她保持這種認知也無甚問題。

再者說來,明君也有昏聵之時,昏君也有明智之舉,更或許有一鳴驚人的扭轉機會。

未來的情況誰能說得准呢。

現下最要緊的還是儘快處決張角,而後讓喬琰跟隨回京述職的隊伍,去見命在旦夕的喬玄最後一面。

張角啊……

這位一手創立太平道,掀起黃巾起義的大賢良師,在劉宏著畢嵐宣讀的旨意中落得更他那位在洛陽暴露行跡的弟子一個結果。

車裂之刑。

而他的胞弟張梁,雖有倒戈獻城的功勞,但這種「功勞」畢竟是建立在當先率眾奪城,又殺死曲周城中官員的基礎上的,非但不可能給出封賞,反而還應當對他未曾折減的罪名進行處罰。

好在他該當慶幸的是,自文景之治時期廢除了肉刑後,更對諸多酷烈刑罰進行了修正替代,這些刑罰制度也延續到了如今,加上劉宏批准對他免除死刑,以讓未平叛之地的黃巾渠帥有直接棄械投降的可能,最終對張梁的處置是——

笞二百(),遷烏桓校尉營地,戍守邊防。

再後便是

「被」投降的梁靖。

梁仲寧當日親眼見到喬琰與張角的辯論,以他本來就不那麼有本事思考的腦迴路,他還真覺得自己仿佛此前都遭到了張角的欺騙。

但當他再次見到喬琰的時候,他又有種野獸一般的直覺——

若是張角算是個高端騙子的話,喬琰豈不是該當算作一個比他還要有欺詐本事的騙子?

但此時再去計較喬琰與張角的三辯之中,起到的認知傳輸結果到底是真是假,顯然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梁仲寧與喬琰隔著監牢對視了片刻,便聽到了有人宣讀的對他的處置。

笞一百,遷五原度遼營地,戍守邊防。

與張梁的刑罰相差不多,只稍輕一些而已。<="<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