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燕本身的勢力合併張牛角部從共計九千人——
這和喬琰此前得到的消息相差不大。
「那麼既如你所說,這太行山中賊匪約有萬人之數,義士何故前來尋我?我初至樂平,手下並無多少兵卒錢糧,更不比那褚燕對太行山中情況熟悉,何以覺得我能有這個平定亂賊的本事?」
聽喬琰這麼問,趙雲端詳了一番她的臉色。
在這張年輕得過分的臉上,並不像是她身邊一身著輕鎧的將軍一樣,一聽到褚燕和張牛角的部從有如此多人便生出的緊張之態,也並不帶有任何被人貿然找上門來的不悅。
若要趙雲以自己的直覺來看,她好像當真只是在問一個尋常的問題而已。
是啊,為何尋她?
這冀州境內的黃巾主力被平定,跟從張角作亂之中的一部分實有罪業的,被送往了烏桓校尉和度遼營地,在這樣的情況下朝中平叛的隊伍有一部分已經撤出了冀州。
話雖如此,在冀州境內依然還有一部分皇甫嵩的部從滯留,以其對黃巾的威懾也同樣可以執行剿匪的責任。
再不然,這常山郡內總歸也是有其他長官的,郡縣的府兵擔負起除賊的責任也實在是一件在邏輯上說得通的事情。
何故要跨越過這太行山,到她這個小小的樂平縣來,尋找一個目前還未曾面臨黑山軍來襲的縣治中的縣侯?
趙雲顯然是不可能覺得他因為恰好救了徐福母子二人就能在喬琰這裡多一份人情債的。
好在他對這個問題並非沒有過考慮,既已看出喬琰此刻的態度,便也順勢回答道:「我與張牛角此人不熟,卻因與褚燕同鄉而對他有些了解。他以身法輕靈而得一飛燕之名,故也可稱之為褚飛燕,而他率領部從之法同有飛燕之靈。」
「以褚燕率眾之行,若尋冀州王師或常山郡吏,縱能將其戰勝,也只是將其迫入山中往復而已,今日退出常山,明日又抵達長治,後日又歸冀州,輾轉往復,為禍不知幾處。」
「掠奪既成愈多,其人膽氣越盛,收攏流民,或至於不止如今之數。趙雲所欲見,不是黑山賊寇退出常山,另擇一處為禍,盤踞太行滋生壯大,而是將賊寇剷除,還周遭太平。此非智謀之士不可為。」
這話說的同樣很符合趙雲的性情。
褚燕其人自己便有個飛燕的名號,他行動的作風也有飛燕一般的靈巧。
這的確不是尋常的剿匪方式能夠將其剷除的。
再加上這太行山脈中特殊的地理環境,太行八陘聯通東西,形成山中特殊的甬道,若是讓褚燕跟圍剿的隊伍玩起捉迷藏來,這就當真有些不妙了。
一地或許暫時未曾受害,而輾轉而行,又成了另一處的災禍,偏偏這些個流寇手中很快就會累積下來足夠的錢糧,吸引更多值此世道想走個捷徑的人。
等到這勢力徹底成型,也就更難以將其剷除了。
趙雲這話說得也讓喬琰越發對他高看了幾分。
他雖還年少,卻顯然並未只將眼光放在一地的安危得失上。
喬琰笑了笑:「以義士所見,在下便是那智謀之士?」
趙雲給出的答案堪稱果斷:「兩州之內,非君侯莫屬。」
這無疑是一句對喬琰的極高讚譽。
喬琰端詳他面色,見她面前這少年也好像當真是如此認知的。
趙雲身在常山郡中,固然常山和清河郡有些相似,並不像是巨鹿郡一般為黃巾勢力所盡數占據,但因張角將黃巾之禍發起於冀州,冀州各地響應其而去的人不知凡幾。
趙雲對彼時的亂局並非全然無所思考,但以他所能集結的人力,也不過是護好家鄉一隅之地而已。
好在黃巾之亂興起得快,瓦解得也快,自光和七年的二月開始到五月的張角授首結束,也不過是三個月的時間而已。
只是以他的見識和認知還不曾想到的是,張角之死並未讓冀州中的各個黃巾殘部偃旗息鼓,事實上也並非所有的黃巾都是因為尊奉張角所提出的太平道信仰才聚眾而反的,而這些流竄到了常山境內的黃巾部,在保持了原有的破壞力的基礎上,還學會了依託地形靈活作戰。
趙雲自小有演練武藝的基礎,卻也不過是常山郡中黔首而已,他對張燕等人為何而反,是有同感體驗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