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在一個首級三十兩的情況下,持長兵處在最危險的位置,也是完成殺敵的士兵,會拿到其中的二十兩,由後方配合掩護和割首級的其他士兵分配另外的十兩。

這就確保了不會出現推進過程中為了爭奪首級而亂陣的情況。

喬琰打算也按照這種方式逐漸形成編隊。

這當然不是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尤其是,在她現如今的隊伍中其實還沒有合格的長兵前列。

不過這也無妨,先將制度框架定下總歸是沒錯的。

與這【前後列編隊】配合的正是喬琰所寫的第四條【設立督戰隊】。

當然,具體執行這一條的時候,到底是參考戚繼光所用的令親兵佩戴「取功」標誌協助割首,完成本部的記錄,還是只採用文字記錄的督戰隊,可以在隨後實戰中慢慢摸索。

最後剩下的一條【輔表現論功】則是對首功制度上再做出一個輔助說明。

在雙方的交手中,除了斬殺敵方的小兵之外,還有幾個尤其特殊的情況,比如斬將、奪旗、先登等等。

屆時這些特殊的功勳都在首功為主的基礎上分門別類補充就是。

喬琰心中有了盤算,又將此番交戰中的情況若是給出賞賜需有多少做了個評估,這才將趙雲、張楊、褚燕等人喊了過來。

在聽到喬琰並未因為此番定計造成的己方優勢,而放棄給出足額賞賜,甚至想藉此給隨後一個標準的時候,幾人的目光不由一亮。

沒有人不喜歡大方的上司,而糧食獎勵無疑是讓人歸心之法。

這對他們這種統兵之人來說也實有好處。

趙雲想了想又問道:「如君侯這樣說,不知以一個人頭多少米糧為記?」

在他們進來之前,喬琰就已經將這個問題給算明白了,此時自然不需有什麼猶豫,果斷回道:「三十石。」

一旁的徐福稍一計算便知道這確實是個合適的數量,當即贊道:「此數甚妙。」

這種獎懲制度在喬琰深知樂平庫存的情況下,已不必再從謀士中徵求同意。

所以她也只是寫了封信,讓侍從自這平周縣城往樂平跑了一趟,告知程立,讓他先將充當賞賜的米糧給預留出來。

而後,在這允諾衛覬分兵協戰的出兵之前,她便將士卒給盡數叫到了軍營之外的空地上列隊站定。

加上褚燕先前率領游擊的隊伍在此時全部合兵,她面前的兵卒足有三千人之眾。若連帶上攻打白波賊獲得的俘虜,就成了差不多五千人。

喬琰尋了個山坡稍高處站定朝著下方看去,恍惚有種自己在開高中晨訓的感覺。

還是人數翻倍的版本。

不,倒也不必如此。

她按捺下了這種奇奇怪怪的想法,看著面前的樂平士卒開了口。

此時比起她一度在縣衙前的說話圍觀人數更多,她也沒有喇叭在手,但好在,有隊列之中的傳訊士兵替她將話往後傳,足以確保站在最後一排的士卒也能聽清楚她要說的話。

只是這也意味著,她在開口時候所說的話必須做到足夠簡短有力,以防出現什麼誤解的情況。

「三方對抗白波賊一戰,殺敵共計一千五百人,俘虜敵眾兩千人。」

這是戰功!

先調動起情緒來!

雖然有意放跑了些人,這個戰績放在如今也絕對拿得出手了。

不過這不是喬琰要說的重點。

她繼續說道:「此功不在我,而在諸位。」

「我欲以此戰為例,往後循之,殺一人與俘獲一人同價,賞糧三十石,詳細論功之法隨後頒布。」

「我方出戰共計三千人,因先前制度不明,此戰之功不予詳算,凡參與此戰之人,每人賞糧三十五石,返回樂平後領取。」

三十五石!

因她此時的斷句停頓,也因著傳訊士兵的呼喊聲,那「三十五石」的獎勵數額之聲,竟宛然一股朝後擴散而去的浪潮。

喬琰站在高處,足以將下方之人的表情盡收眼底,也清楚地看到了他們在聽到這筆獎勵時候的喜悅和意外。

三年樂平經營,她從未說出一句不曾兌現之言,更讓人絕不會懷疑她這話中的真實性。<="<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